名言名句

分类: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告子上》) 鉴 赏 孟子用杯水车薪的比喻说明: 仁要胜过不仁是有条件的。 孟子虽然对仁义、仁政的作用保有坚定信...

[!--writer--]朗读
()

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鉴 赏 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人生中时时刻刻需要我们做出舍与得的选择,如何舍与如何得是...

[!--writer--]朗读
()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离娄下》) 鉴 赏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给予我们真知,而行则是对真知的实践和历练,知行要做到合一。周公为一代圣贤,为后世所推崇敬仰,他辅佐成...

[!--writer--]朗读
()

爱人者,人恒爱之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离娄下》) 鉴 赏 孟子认为: 君子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居心。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恭敬别...

[!--writer--]朗读
()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离娄下》) 鉴 赏 “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

[!--writer--]朗读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离娄下》) 鉴 赏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代,不断上演着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的剧目,一代代的君与一朝朝的臣演绎着复杂的君臣关系。提到这一关...

[!--writer--]朗读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离娄上》) 鉴 赏 孟子从历史上反面君王的典型桀纣说起,分析了其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writer--]朗读
()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离娄上》) 鉴 赏 孟子的意思是说:“政治清明之时,道德低的人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小贤能的人为大贤能的人所役使;政治黑暗之时,力量小的被力...

[!--writer--]朗读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 鉴 赏 “天下国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概念。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都是由天下、国、家、个人共同组成。天下即古人理解的整个地域,它为天子...

[!--writer--]朗读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 鉴 赏 离娄,传说中视力特别强的人;公输子,即鲁班,古代杰出的土木工匠。“规”、“矩”在古代是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指的是用来打制方形必备的直角尺。没有这...

[!--writer--]朗读
()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 鉴 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正直,也就不能够要求别人正直。这是孟子教育弟子陈代的话。陈代希望孟子不要拘泥于小节,他认为即使是违背礼义去拜见诸侯,如果能因此得到重用,从而实现仁政,统一天下,...

[!--writer--]朗读
()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 鉴 赏 舜是孔子和孟子都非常崇敬的一位古代圣人,他的一大优点便在于他乐于学习他...

[!--writer--]朗读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公孙丑下》) 鉴 赏 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去分析战争的胜负,这是先秦时期常见的做法。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writer--]朗读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鉴 赏 齐宣王在自己的离宫里问孟子,贤德的人是否也有赏园游猎的乐趣,孟子便用以上两句回答,意在告诫齐宣王: 贤德的人即便有赏园游...

[!--writer--]朗读
()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梁惠王上》) 鉴 赏 义利之辩,孔子早有见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writer--]朗读
()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谋攻》) 鉴 赏 孙子用兵打仗,有两手策略: 一为“战胜策”,即用战争手段击破敌人使其屈服;二为“全胜策”,即用威势或道德的...

[!--writer--]朗读
()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军争》) 鉴 赏 这是孙子关于在打仗时可以对三军“夺气”、对将军“夺心”的名言。张预注:“气者,战之所恃也。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若激其士卒,令上下同怒,则其锋不可当。故敌...

[!--writer--]朗读
()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九地》) 鉴 赏 孙子指出,军队陷入死亡之地能发挥出极大战斗力。刘寅注:“投士卒于亡地,然后人自为战而获存;陷士卒于死地,然后人自奋勇而得生。夫三军之众陷于患害之地,然后能为...

[!--writer--]朗读
()

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夫兵形象水: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虚实》) 鉴 赏 陈启天注:“兵形象水,谓兵形似水形也。水之为形,高地则避之,低地则趋之,所以便于流行也。兵之为形,亦犹是也。敌之实者则避之,敌之虚者则击之,所以便于取胜也。”孙...

[!--writer--]朗读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势》)鉴赏 这是孙子关于战争中如何运用正兵和奇兵的名言。什么是正兵和奇兵?如何运用?曹操注:“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杜佑注:“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张预注:“两军相临,总以正兵与之合战,徐发奇...

[!--writer--]朗读
()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虚实》) 鉴 赏 孙子指出战争的指挥者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策略,去夺取胜利。这里的核心是:“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即战争的指挥...

[!--writer--]朗读
()

择人而任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势》) 鉴 赏 孙子认为,一个指挥者在战争中首先要“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即用谋略和各方面的力量,造成一种胜敌之“势”,而不可对部下求全责备。同时对部下的任用、安排,又要进行选择,不可滥...

[!--writer--]朗读
()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形》) 鉴 赏 这是孙子又一句论述善战者应如何作战的名言。张预注:“审吾法令,明吾赏罚,便吾器用,养吾武勇,是立于不败之地也。”顾福棠注:“‘地’字当虚解,言我能深沟高垒,粮足兵精,无隙可入,...

[!--writer--]朗读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 鉴 赏 孙子这一段经典性言论,曾被无数军事家、战略家运用指导战争。孙子认为,战前必须了解“彼”(敌方)和“己”(我方)两方面的情况,才能百战而没有危险。王晳注...

[!--writer--]朗读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 鉴 赏 这是《孙子兵法》中最有名的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有人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和精髓。所谓“善之善者”,是好中之好,实际就是最好的。孙子指出: 百战...

[!--writer--]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