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分类: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性。

(传十章) 喜爱国人所厌恶的,而厌恶国人所喜好的,这就是违反人性,天灾人祸必降及其身而乱其国。...

[!--writer--]朗读
()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传十章) 以污浊的言词蔑视人,人家也会以同样的话回问你。...

[!--writer--]朗读
()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传十章) 只有仁者在位,能流放恶人,驱除暴戾,不与不善者同处国中。这就是仁者善善而恶恶的道理。...

[!--writer--]朗读
()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传十章) 楚国的古书说:“楚国没有什么值得宝贵的,只有行善为最宝贵”。晋文公的母舅狐偃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可宝贵的,只有亲仁为最宝贵。”...

[!--writer--]朗读
()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以不合理的手段夺取财货,同样也会虚浮浪费,不能显其效用。...

[!--writer--]朗读
()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传十章) 品德是待人处事的根本;财货祇是末节。轻视品德的修养,而重视财货的聚敛,那无异与民争财,而施以劫夺,人民自会尤而效之,天下乱萌生矣。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本,德也。末,财也。谓人君以德为轻而疏远之,以财为重而攫致之,则无异与民争利,而...

[!--writer--]朗读
()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传十章) 君子必先谨慎修德,有品德才能获得民心。有人民才有疆土,有土地才有财货,有财货才有国家可用的资源。 总而言之,政治的根本在于慎修品德。...

[!--writer--]朗读
()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传十章) 《诗经》说:“商朝还未失民心时,君王的德望可与上帝相匹配。后世国君宜以殷商为借鉴。天子之受天命而获福祐,不是容易永保的。”这说明得大众拥戴,便得有国家;不得众的,便失去国家。...

[!--writer--]朗读
()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传十章) 国人所喜爱的,我也喜爱;国人所厌恶的,我也厌恶。这才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writer--]朗读
()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此之谓洁矩之道。

(传十章) 我所厌恶于在上者,我也不以之待在下者;我所厌恶于在下者,也不以之侍奉长上;我所厌恶于在前的,也不以之待在后的。就是洁矩之道。 此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通。...

[!--writer--]朗读
()

君子有絜矩之道。

(传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于治国的意思,是说国君能敬老,国人自然也能行孝;国君能尊长,国人自然也能行悌;国君能怜恤孤儿,国人自然也就不弃置幼弱。所以,在位者要以推己及人的恕道,作教化国人行仁笃信的阶梯。这句和“忠恕之道”相通。...

[!--writer--]朗读
()

一家仁,一国兴仁。

(传九章) 人君在自己家里能够行仁守义,老百姓也会受到影响而行仁道。同样的,一家人能够体让,全国的人也就讲求礼让。相反的,国君如果贪婪暴戾,国人也就会因以倡乱。...

[!--writer--]朗读
()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传九章) 根本没有人先学习如何养育儿女之后,才出嫁的。纵使一个女人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但只要能本诸爱心和孩子接触,也能导之以正,使成君子。...

[!--writer--]朗读
()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传九章) 有位的君子,必须自己先具有德性,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修习德性。推己及人,处善恶皆然。 郑玄曰:“有于己,谓有仁让也;无于己,谓无贪戾也。”朱熹曰:“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

[!--writer--]朗读
()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传九章) 尚书康诰篇说:“爱民如爱自己的婴孩一样。”心里确实存有这念头而真心真意地去推求,距离理想,所差无几了。...

[!--writer--]朗读
()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传九章) 君子不出家门,也能把好的德风教化推广到全国。乃言君子教人以孝、悌、慈,亦可成敦厚之风,而成教于国矣。 老子说:“不出家门能知天下事,不必从窗牖向外看,也能知道天道运行的行状。”...

[!--writer--]朗读
()

入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传八章) 所谓齐家在于修身的意思,是一般人对于他所亲爱的人,会造成偏袒。修身的本务,就是要求人能够涤去私心、私欲而行其所当行。...

[!--writer--]朗读
()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传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的意思,是说连自己的家人尚不能就教而趋善,而谓能教导别人,这是不可能的。...

[!--writer--]朗读
()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传八章) 俗语说:“没有人能察知自己孩子的缺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的禾苗壮大。”这就是说自身不能修治,便不能整饬其家。 前者是因为溺爱,后者则是“心”为利欲所迷惑。...

[!--writer--]朗读
()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传八章) 对于你所喜欢的人,能够察觉出他的缺失所在;而对于你所厌恶的人,能察觉他的优点所在,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writer--]朗读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传六章) 有钱人家可以把房子装饰漂亮;有德行的人可以润泽其身心。内心坦然,身体自然安泰。 “心广体胖”:胖,安舒也。言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也。...

[!--writer--]朗读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时。

(传七章) 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就是睁大眼睛在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甚至吃也不知它的味道。这也就是修身在于正心的最佳例证。 一个人如果心神不定就无法正确的判断一件事,也无法采取适当的行动。...

[!--writer--]朗读
()

身有所忿嚏,则不得其正。

(传七章) 亦所谓修身在于正心的意思。如果心怀恚忿,便不能得到事之平正。 身:当作心。忿懥:怒也。则不得其正:朱熹曰:“盖是四者(指忿怒、恐惧、喜爱、忧患) ,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writer--]朗读
()

君子必慎其独也。

(传六章) 君子独处的时候,言行举止仍须十分谨慎,不自欺,自欺,亦所以欺天也。 “慎其独”: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处人所不及见而己所独知之时,亦戒慎恐惧,不敢苟且也。...

[!--writer--]朗读
()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传六章) 曾子说:“十只眼睛注视着你,十只手指着你,这真是可怕的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世人的耳目,所以君子必须坦荡荡,千万不可自欺,否则必将导致身败名裂。...

[!--writer--]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