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砍段木头做斧柄,这斧柄的长短、粗细究竟有多少?新斧柄的榜样并不远,就是手中的旧斧柄。 欲统治老百姓的君主,若能领悟到自己也是人,从其中自会悟出统治的标准。...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十三章) 砍段木头做斧柄,这斧柄的长短、粗细究竟有多少?新斧柄的榜样并不远,就是手中的旧斧柄。 欲统治老百姓的君主,若能领悟到自己也是人,从其中自会悟出统治的标准。
(十三章) 中庸之道不远离人,假如有人从法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生,就不能称之为道了。...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十三章) 中庸之道不远离人,假如有人从法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生,就不能称之为道了。
(十二章) 君子的道理,用处很广,而本体却很微妙。 “费”,本作财物之意,引伸为用之广。...
君子之道,费而隐。。(十二章) 君子的道理,用处很广,而本体却很微妙。 “费”,本作财物之意,引伸为用之广。
(十一章) 有才德的人依循中庸而行,即使隐遁山林不为人知,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做得到。 “遁世”,隐遁山林,不在世上露面。《论语》里有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此同义。...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十一章) 有才德的人依循中庸而行,即使隐遁山林不为人知,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做得到。 “遁世”,隐遁山林,不在世上露面。《论语》里有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此同义。
(八章) 善事,就牢记心中,时时奉持,不让它失去。 “拳拳”,奉持之貌。“服膺”,奉持而著于心版。...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八章) 善事,就牢记心中,时时奉持,不让它失去。 “拳拳”,奉持之貌。“服膺”,奉持而著于心版。
(十二章) 君子的道理,从平常的夫妇开始,到了极致时,天地间一切事物没有不昭著的。...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十二章) 君子的道理,从平常的夫妇开始,到了极致时,天地间一切事物没有不昭著的。
(四章) 人没有不饮食,但很少能知道饮食的真味。 譬如,鱼和水是很普遍的东西,但其味常为人忽略,中庸的道理亦然。...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四章) 人没有不饮食,但很少能知道饮食的真味。 譬如,鱼和水是很普遍的东西,但其味常为人忽略,中庸的道理亦然。
(十章) 有德行的君子以和待人,而不为流俗所移。 此句与《论语》“和而不同”同义。...
和而不流。。(十章) 有德行的君子以和待人,而不为流俗所移。 此句与《论语》“和而不同”同义。
(四章) 聪明和愚笨的人都不能行中庸之道;因为聪明的人太过自信,以为中庸之道过于鄙薄,不足行;愚笨的人却又不明白,因而不能行。...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四章) 聪明和愚笨的人都不能行中庸之道;因为聪明的人太过自信,以为中庸之道过于鄙薄,不足行;愚笨的人却又不明白,因而不能行。
(二章) 君子的作为都顺着中庸的道理,小人则违反中庸的道理;故小人与君子之别,在能否行中庸之道。...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二章) 君子的作为都顺着中庸的道理,小人则违反中庸的道理;故小人与君子之别,在能否行中庸之道。
(一章) 能够完全达到中和的地步,天地便可安居正位,万物便可顺遂生长。 “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在未发动前,叫做中:“和”,喜怒哀乐发动以后都合乎节度,叫做和。“中”是体,“和”为用。...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章) 能够完全达到中和的地步,天地便可安居正位,万物便可顺遂生长。 “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在未发动前,叫做中:“和”,喜怒哀乐发动以后都合乎节度,叫做和。“中”是体,“和”为用。
(一章) 做人的道理就是顺着人性,故人一刻也离不开道;道,若离开人性,就有背于真正的道理。...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一章) 做人的道理就是顺着人性,故人一刻也离不开道;道,若离开人性,就有背于真正的道理。
(二章) 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依时间或场合以行中庸之道。...
时中。。(二章) 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依时间或场合以行中庸之道。
(一章)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导自易经。意谓从事之隐晦处以发掘,则能见事物之真。从事物之最微小处研究其经始,则事物之理性,均彰著而明显。易言之,思所以隐者,终必彰其所见。而错失之微,亦必为人之所尽知。故君子“慎其独也。”...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一章)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导自易经。意谓从事之隐晦处以发掘,则能见事物之真。从事物之最微小处研究其经始,则事物之理性,均彰著而明显。易言之,思所以隐者,终必彰其所见。而错失之微,亦必为人之所尽知。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章) 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戒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惧。...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一章) 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戒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惧。
(一章) 修明道的准则,努力实践,称为教。故教不单是增加知识见闻而已。...
修道之谓教。。(一章) 修明道的准则,努力实践,称为教。故教不单是增加知识见闻而已。
(一章) 顺着本性而行就是道,故道绝离不开人性。...
率性之谓道。。(一章) 顺着本性而行就是道,故道绝离不开人性。
(一章) 上天赋予人的气禀叫做性,顺着本性去做叫做道,修明道的准则叫做教。 此语是《中庸》的开端,天是有思想、有目的的,依从天道以示人之所当为,就是“率性”。率性即做人之道,学习做人之道,就是教化。这是《中庸》的一贯思想。...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章) 上天赋予人的气禀叫做性,顺着本性去做叫做道,修明道的准则叫做教。 此语是《中庸》的开端,天是有思想、有目的的,依从天道以示人之所当为,就是“率性”。率性即做人之道,学习做人之道,就是教化。这是《中庸》的一贯思想。
(一章) “天命”是天所赋予而存在天地之间的天理。天理传到人,就是人性;传到物,就是物性。人性本于天理,其根源所自一也。...
天命之谓性。。(一章) “天命”是天所赋予而存在天地之间的天理。天理传到人,就是人性;传到物,就是物性。人性本于天理,其根源所自一也。
(传十章) 孟献子说:“家里能有自备车驾的官员,不该计较养鸡养猪的小利。家里凿有冰窖,祭祀能用冰的官员,不该计较养牛养羊的孳利。” “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传十章) 孟献子说:“家里能有自备车驾的官员,不该计较养鸡养猪的小利。家里凿有冰窖,祭祀能用冰的官员,不该计较养牛养羊的孳利。” “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
(传十章) 与其有为一己专事搜刮的家臣,宁可有贪盗公家财物的佞臣。这就是说治国不应该以财物为利益,应该把道义视为利益。掌理国家,而远从事聚敛,必然会使小人猖獗,任小人来治理国政,天灾人祸必将旋踵而至,再想以贤能的人出来挽救,也将无济于事了。...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传十章) 与其有为一己专事搜刮的家臣,宁可有贪盗公家财物的佞臣。这就是说治国不应该以财物为利益,应该把道义视为利益。掌理国家,而远从事聚敛,必然会使小人猖獗,任小人来治理国政,天灾人祸必将旋踵而至,再想以贤能的人出来挽救,也将无济于事了。
(传十章) 君子治国之道为行忠信,唯其行忠信,斯可得民,骄傲放肆,必然失去民心,失掉民众。 朱熹曰:“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发己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侈肆。”...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传十章) 君子治国之道为行忠信,唯其行忠信,斯可得民,骄傲放肆,必然失去民心,失掉民众。 朱熹曰:“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发己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侈肆。”
(传十章) 拥有百辆兵车之家,不任用专事搜刮的家臣。 “百乘之家”:指卿,大夫有封邑者。“聚敛之臣”:言善于搜刮之臣。...
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传十章) 拥有百辆兵车之家,不任用专事搜刮的家臣。 “百乘之家”:指卿,大夫有封邑者。“聚敛之臣”:言善于搜刮之臣。
(传十章) 仁德的国君使国人均富以发扬己身的德誉。不仁的君王,往往会牺牲个人的德誉以求增加自己的财富。从来没有在上者好仁,而在下者不好义的。 “发”:犹起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传十章) 仁德的国君使国人均富以发扬己身的德誉。不仁的君王,往往会牺牲个人的德誉以求增加自己的财富。从来没有在上者好仁,而在下者不好义的。 “发”:犹起也。
(传十章) 生财也有法则。 朱注引吕大临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
生财有大道。。(传十章) 生财也有法则。 朱注引吕大临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