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自然 ① ,事有合离 ②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 ③ 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 ④ 者,罅 ⑤ 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 ⑥ ,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 ⑦ 也。(《抵巇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物有自然 ① ,事有合离 ②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 ③ 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 ④ 者,罅 ⑤ 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 ⑥ ,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 ⑦ 也。(《抵巇第四》)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①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② 。(《反应第二》) 【注释】 ①牧人不正:管理别人没有规范。②天神:指善于体察实情,达到纵横捭阖、运用圆熟的状态。 【译文】 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①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② 。(《反应第二》) 【注释】 ①牧人不正:管理别人没有规范。②天神:指善于体察实情,达到纵横捭阖、运用圆熟的状态。 【译文】 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 ① 之不用,去之反求 ② ;日进前而不御 ③ ,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 ④ ,素结本始 ⑤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⑥ 。(《内揵第三》) 【注释】 ①就:接近,靠近。②去之反求:离去反而求...
事事皆有规律。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 ① 之不用,去之反求 ② ;日进前而不御 ③ ,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 ④ ,素结本始 ⑤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⑥ 。(《内揵第三》) 【注释】 ①就:接近,靠近。②去之反求:离去反而求
故善反听 ① 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 ② ,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 ③ ,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 ④ 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反应第二》) 【注释】...
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故善反听 ① 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 ② ,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 ③ ,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 ④ 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反应第二》) 【注释】
古之大化者 ① ,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 ② 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反应第二》) 【注释】 ①大化者:古代圣人。②虚实:真伪。 【译文】 古代以大道大德教...
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古之大化者 ① ,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 ② 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反应第二》) 【注释】 ①大化者:古代圣人。②虚实:真伪。 【译文】 古代以大道大德教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 ① 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 ② 合事,得人实也。(《反应第二》) 【注释】 ①因:依据。②钓语:如投鱼饵一样在发言时引诱对...
因其言,听其辞。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 ① 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 ② 合事,得人实也。(《反应第二》) 【注释】 ①因:依据。②钓语:如投鱼饵一样在发言时引诱对
捭阖者,道 ① 之大化,说 ② 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捭阖第一》) 【注释】 ①道:原则。②说:游说。 【译文】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内在规律的运行,用以表现事物...
心者,神之主。捭阖者,道 ① 之大化,说 ② 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捭阖第一》) 【注释】 ①道:原则。②说:游说。 【译文】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内在规律的运行,用以表现事物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 ① ,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 ② 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捭阖第一》) 【注释】 ①倍反:背叛。②反:回归。 【译文】 要做小事,要进入无限微小境界(...
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 ① ,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 ② 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捭阖第一》) 【注释】 ①倍反:背叛。②反:回归。 【译文】 要做小事,要进入无限微小境界(
故捭 ① 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 ② 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击、反覆、反忤 ③ ,必由此矣。(《捭阖第一》) 【注释】 ①捭(bǎi):开。②阖(hé):合。③忤(wǔ):抵触,不顺从。 【译文】...
捭阖者,天地之道。故捭 ① 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 ② 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击、反覆、反忤 ③ ,必由此矣。(《捭阖第一》) 【注释】 ①捭(bǎi):开。②阖(hé):合。③忤(wǔ):抵触,不顺从。 【译文】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 ① ,举事 ② 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 ③ ,而用愚人之所工 ④ ,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 ⑤ 之捍 ⑥ 也,必以坚厚;螫虫 ⑦ 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之用其长,而谈者知...
禽兽用其长,谈者用其用。人之情,出言则欲听 ① ,举事 ② 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 ③ ,而用愚人之所工 ④ ,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 ⑤ 之捍 ⑥ 也,必以坚厚;螫虫 ⑦ 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之用其长,而谈者知
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凡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用众第五》) 【译文】 凡是追击溃败的敌人,一定不要停息;敌人如果在中途停止,就要慎重考虑它的企图。凡是迫近敌人都城的时候,一定要先研究好进军的道路。退却的时侯,也一定要预先考虑好...
退,必有反虑。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凡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用众第五》) 【译文】 凡是追击溃败的敌人,一定不要停息;敌人如果在中途停止,就要慎重考虑它的企图。凡是迫近敌人都城的时候,一定要先研究好进军的道路。退却的时侯,也一定要预先考虑好
故物归类,抱薪 ① 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② 。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摩篇第八》) 【注释】 ①薪:柴火。②濡:...
机不可失 久而化成。故物归类,抱薪 ① 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② 。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摩篇第八》) 【注释】 ①薪:柴火。②濡:
故口者,几关 ① 也,所以闭情意 ② 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 ③ ,利道 ④ 而动。故繁言 ⑤ 而不乱,翱翔 ⑥ 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 ⑦ 也。众口铄金,言有曲 ⑧ 故也。(《...
众口铄金,言有曲故。故口者,几关 ① 也,所以闭情意 ② 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 ③ ,利道 ④ 而动。故繁言 ⑤ 而不乱,翱翔 ⑥ 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 ⑦ 也。众口铄金,言有曲 ⑧ 故也。(《
古之善摩 ① 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摩篇第八》) 【注释】 ①摩:揣摩。 【译文】 古代善于“揣摩”的人,就像拿着鱼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
谋之于阴 成之于阳。古之善摩 ① 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摩篇第八》) 【注释】 ①摩:揣摩。 【译文】 古代善于“揣摩”的人,就像拿着鱼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①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忤合第六》) 【注释】 ①师:示范的榜样。两忠:双方都忠实可靠。 【译文】 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做事没有永恒的师长。圣人常常是无...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①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忤合第六》) 【注释】 ①师:示范的榜样。两忠:双方都忠实可靠。 【译文】 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做事没有永恒的师长。圣人常常是无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 ① 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揣篇第七》) 【注释】 ①揣:揣摩推测。 【译文】 古时候,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然审慎把握国家的发展趋势,揣测诸侯各国的具体情形。如果不能切实地审...
量天下之权,揣诸侯之情。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 ① 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揣篇第七》) 【注释】 ①揣:揣摩推测。 【译文】 古时候,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然审慎把握国家的发展趋势,揣测诸侯各国的具体情形。如果不能切实地审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 ① 御世 ② ,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忤合第六》) 【注释】 ①立身:树立自己的身份。②御世:治理事情。 【译文】 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立身处世为了教化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
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 ① 御世 ② ,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忤合第六》) 【注释】 ①立身:树立自己的身份。②御世:治理事情。 【译文】 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立身处世为了教化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 ① ,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 ② 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 ③ ,可以检下 ④ ,能因 ⑤ 能循 ⑥ ,为天地守神 ⑦ 。(《抵巇第四》) 【注释】 ①巇隙:缝隙,此指叛乱事...
圣人者,天地之使。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 ① ,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 ② 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 ③ ,可以检下 ④ ,能因 ⑤ 能循 ⑥ ,为天地守神 ⑦ 。(《抵巇第四》) 【注释】 ①巇隙:缝隙,此指叛乱事
凡度 ① 权 ② 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③ 。立势 ④ 而制事 ⑤ ,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 ⑥ ,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 ⑦ 之。(《飞箝第五》) 【注释】 ①度:量长短,此指揣测。②权:权变,计谋。③来近:意指使近处来投奔。④立势:建...
度权量能,征远来近。凡度 ① 权 ② 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③ 。立势 ④ 而制事 ⑤ ,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 ⑥ ,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 ⑦ 之。(《飞箝第五》) 【注释】 ①度:量长短,此指揣测。②权:权变,计谋。③来近:意指使近处来投奔。④立势:建
事之危 ① 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 ② ,因化 ③ 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 ④ 起秋毫之末 ⑤ ,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抵巇第四》) 【注释】 ①事之危:事情威胁的征兆。②独保其用:能够独自发挥其功用。③因化:顺应变...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事之危 ① 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 ② ,因化 ③ 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 ④ 起秋毫之末 ⑤ ,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抵巇第四》) 【注释】 ①事之危:事情威胁的征兆。②独保其用:能够独自发挥其功用。③因化: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