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分类:

凡学问之法,不畏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凡是做学问的方法, 不忧虑才识浅, 难的是能否抵制老师的错误教导, 核实、 考察是否合乎道义, 和彻底弄清楚是非。...

[!--writer--]朗读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这个人的秉性, 偏喜欢沉溺于创作佳妙的诗句, 写不出惊人的诗句来死也不罢休。...

[!--writer--]朗读
()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 用意详审, 尚未可谓尽得实, 况仓卒吐言, 安能皆是?

世上儒生学者, 喜好迷信老师和赞同古人, 认为圣人贤人的学说、 言论都没有错误, 因而专心致志讲诵、 学习, 不知提出疑问。圣人贤士下笔作文,即使用心周密,尚且还不能全部正确,何况有时匆忙之间说的话, 怎么能都对呢?...

[!--writer--]朗读
()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不菲薄今人, 也不偏爱古人, 只要是清新美丽的词句, 都要汲...

[!--writer--]朗读
()

识古书之正伪, 与虽正而不至焉者, 昭昭然白黑分矣。 而务去之, 乃徐有得也。

认识古书内容的充实纯正与虚假不实,以及内容虽然纯正,但还没有达到极佳的境地,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必须去伪存真, 才能渐渐有所得益。...

[!--writer--]朗读
()

创意造言, 皆不相师。

写作诗文要创立新意, 制作新语, 不能互相仿效。...

[!--writer--]朗读
()

心解则求义自明, 不必字字相校。 譬之目明者, 万物纷错于前, 不足为害, 若目昏者,虽枯木朽株皆足为梗。

内心理解了,探求的理义就自然明白,不必每个字都去校勘。比如眼睛视力好,虽然万物纷乱错杂在面前,也不能受到损害;如果眼睛昏花, 即便是枯木朽根也会因看不清而带来灾祸。...

[!--writer--]朗读
()

学问固无穷已, 然端绪得失, 则当早辨, 是非向背, 可以立决。

做学问固然没有穷尽之时, 但是学习方法的利弊得失, 则应当早早辨别清楚; 那样正确的和错误的,应该拥护的还是应该反对的, 就可以立即判断出来。...

[!--writer--]朗读
()

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写作文章要着眼于立意,不要着眼于文采。首句标明题目,篇末揭示主旨。...

[!--writer--]朗读
()

书多笔渐重, 睡少枕长新。

读书多, 下笔就逐渐有份量; 睡眠少, 枕头就保持长新。...

[!--writer--]朗读
()
[!--writer--]朗读
()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 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 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所谓文章的修辞, 犹如器物上的雕刻绘图。 即使精巧而又华丽, 却不一定适用; 即使适用, 也不一定非要精巧、 华丽。 最重要的是以合适、 相宜作为基本的要求, 而雕刻绘图只不过作为形式而已。...

[!--writer--]朗读
()

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

求得知识并不是艰难的, 付诸于实践才是最困难的。...

[!--writer--]朗读
()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两臂合抱粗的大树,是由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泥土建造起来的;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开始行走的。...

[!--writer--]朗读
()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写文章大概就像浮动的云,流动的水, 自由自在,毫不拘束。开始时没有框框, 但是行文应时常遵循所应当遵循的规律, 时常杜绝所不可不杜绝的弊...

[!--writer--]朗读
()

君子虽战有陈(阵), 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 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

君子作战虽然列有阵列, 但以勇敢作为根本; 治理丧事虽然有很多礼节, 但以哀痛作为根本; 学士虽然很有才学, 但以德行作为根本。...

[!--writer--]朗读
()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画竹子必须先在心中考虑好整个竹子的形态, 然后再下笔。...

[!--writer--]朗读
()

梓匠轮舆, 能与人规矩, 不能使人巧。

木工和车工, 可以把规矩的方法教给别人, 但是却不能使学习者获得纯熟的技巧, 这要靠学习者自己去不断练习提高。...

[!--writer--]朗读
()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写好文章要做到三多:多看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商讨、推敲文字。...

[!--writer--]朗读
()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故闻之而不见, 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 虽识(zhi) (志)必妄; 知之而不行, 虽敦必困。

不听取不如去听取它, 听取它不如亲自去观察它, 观察它不如去了解它,了解它不如去实行它……所以只听到而没亲眼看到,即便知道的很多,也一定会出现错误;亲眼看到而不能深刻了解,即便记得很牢固, 也一定会产生错误; 已经了解而不去实行, 即便知识充实也会带来困...

[!--writer--]朗读
()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精雕细刻, 自然是文章写作的弊病, 而一味追求内容上的怪诞奇异, 尤其损害文章的气韵、 精神。...

[!--writer--]朗读
()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关起门来苦思冥想,觅求诗句, 并不是作诗的方法; 只要你出外旅行, 深入生活,自会写出好诗来。...

[!--writer--]朗读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贮)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 (喘) 而言, 蝡 (蠕) 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 口、 耳之间则四寸耳,

君子对学习, 听到耳朵里, 体现在仪表姿态上, 表现在行为举止上。 即便是极细微的言行, 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小人对于学习, 听到耳朵里, 又从嘴巴中出去。 口与耳之间才四寸的距离, 怎么能美化七尺长的身躯?...

[!--writer--]朗读
()

为文不能关教事, 虽工无益也。

写的文章不能对人们起到教育作用, 即使写得工巧别致也没有用处。...

[!--writer--]朗读
()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君子广泛地学习后,担心自己不能反复温习;既能反复温习,又担忧自己不能认真实行; 既能认真实行, 又担心自己不能虚心谦让。...

[!--writer--]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