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分类:

学问以先入为主,故立志欲高,如文必秦、汉,字必钟、王,诗必盛唐之类。骨气已成,然后顺流而下, 自能成家。若入手便学近代, 欲逆流而上, 难矣!

做学问以先学到或先听到的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初时确立学习志向要远大。 比如学习写作一定依据秦汉时的文章, 学习书法一定要仿效钟繇、 王羲之, 学习写诗一定要师法盛唐诗人之类等等。风格一旦形成,然后就像顺水行舟一样,很容易自成一家。如果开始就学习近代,...

[!--writer--]朗读
()

不愤不启,不悱(fei匪)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在教育对象自我发愤和内心想弄通问题而不能够弄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在其想用语言表达而不能够准确说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提出一个问题,讲解一个道理,他不能举一反三,从多方面来说明问题,讲述道理,就不再教他新的东西。...

[!--writer--]朗读
()

学则乐,君子无处非学,故无处非乐。造次、颠沛、贫富、患难, 皆学也, 故曰: 无处而不自得也。

学习就感到快乐, 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学习的, 因此没有什么地方不感到快乐的。 在时间急促时, 在遭遇社会动乱时, 在身处贫穷或富贵时, 在经受灾难时, 都会坚持学习。 所以说, 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得到收益。...

[!--writer--]朗读
()

船漏入水,内虚也;壶漏水出,外罅(xia下)也。外欲之接,内欲之萌,皆以戏言戏动为之端;有一罅之乘焉,针芒泄元气,蚁漏溃江河, 而全体不守矣。 《淇奥》之诗

船漏水入, 是内里有破洞; 壶漏水出, 是壶体有缝隙。 对外接触私欲, 内心就会萌发私欲。 这种状况都是由于开头时言行不庄重所致。 有一线可乘之机, 甚至只有针尖大的洞, 就可使元气泄尽; 蚂蚁穿的洞也可使江河溃决, 而整个大堤不能固守。 《诗经》 中的 《淇...

[!--writer--]朗读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writer--]朗读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老师的学问,越抬头看,越觉得高; 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到它就在眼前,忽然间它又在人的身后,让人难以琢磨清楚。孔子教育学生循序渐进,善于诱导人,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人要停止学习也不可能。我已经竭尽我的才学,似乎...

[!--writer--]朗读
()

学者, 学为圣人也。 后世二千年无圣, 有二弊: 一在轻视圣人之粗迹细行, 而不肯为, 曰所以为圣人不在此; 一在重视圣人之精微大德, 而不敢为, 曰圣人极诣,

所谓学习, 就是学习做圣人。 圣人之后已有二千年没有再出现圣人, 原因在于两方面的弊病: 一是在于轻视圣人粗略的事迹和细小的行为, 而不肯仿效, 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不在于这些方面;二是在于虽然重视圣人精细隐微的高尚品德,但不敢仿效,说圣人的品德造诣极...

[!--writer--]朗读
()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导) 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君子的教育方法,是善于启发诱导: 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拉着他们走,激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前进,开导学生而不是代作结论。能引导学生而不硬拉着学生走,师生关系就和顺; 能激励学生而不硬推着学生前进,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愉快,不感到困难;能开导学生而不作结论,就能...

[!--writer--]朗读
()

孔子言 “思无益, 不如学”, 而近儒惟昼读夜思, 笔之书册,却弃孔门所 “学而时习”之六德、 六行、 六艺不为, 是专为其无益, 而废其有益矣。

孔子说: “一味地思考, 不如学习请教。” 而现在的儒生只知白天读书夜晚思考, 不停地抄啊写啊, 却放弃孔子学派所提倡的“学习要不断温习”的主张, 不去温习六德(知、仁、 圣、义、 忠、和)、 六行 (孝、 友、 睦、 、 任、 恤) 和六艺 (礼、 乐、 射、 御、...

[!--writer--]朗读
()

树义不制胜,不如不开帙(zhi制)。

读书不能树立正义感, 并且不能以此战胜邪恶的东西, 还不如不开卷读书。...

[!--writer--]朗读
()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教师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是善于讲授; 所执守的方法简约而施授给学生以广博的知识是善于启发引导。...

[!--writer--]朗读
()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不拘泥古人的技法,不固执自己的意见,只在于根据实际,灵舌对待罢了。...

[!--writer--]朗读
()

凡说者,兑(悦) 之也,非说之也……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 (zhui坠) 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 (jin仅) 也。

说教,应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并非对学生进行简单生硬的口授……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反去硬性说教,那是想拯救落水的人却坠之以石头,是想解救病人却灌之以堇草的毒汁。...

[!--writer--]朗读
()

处学问, 取上等人自厉, 则终身无有余之日; 处境遇, 取下等人自况, 则随地无不足之时。

对待求取学问, 应选取优秀人物自我激励, 就终生不会感到有学习满足的日子;对待生活境遇,应选取贫困人物与己比较,就随时随地没有不感到满足的时候。...

[!--writer--]朗读
()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为之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

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不喜欢他所不安心的事物,也就不能从他不喜欢的事物中有所得益。做事感到快乐,哪里用得着贤良的人去帮助? 即使不好的人也会努力从事。做事而感到痛苦,哪里用得着不好的人? 即使是贤良之人也不能够长久。从人之常情去考虑,就会得出勉励人们...

[!--writer--]朗读
()

学者当取三多: 读书多, 持论多, 著述多。 三多之中, 持论为难。

做学问的人应当追求三多: 读书多, 提出理论观点多, 著书立说多。 三多之中, 提出正确的理论观点最难。...

[!--writer--]朗读
()

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 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 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

人的品性不好而能够加以矫正这是很难的。劝说他而不见行动,教诲他而不听从,是因为道理解说得不明白; 既然讲明白了而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理不够坚定; 既然是坚定的而仍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没有说中他心中的闪光点。讲解清楚了,思想坚定了,又...

[!--writer--]朗读
()

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败而言无弃也。

夏后氏部落领袖大禹善于治理水患,而德行高尚知识渊博的人善于引导人; 引导人一定要根据他的特性,治理水患一定要根据水的流势。这样治水所下的功夫不会白费,教导人的言论不会废弃无用。...

[!--writer--]朗读
()

为学全在精神。精神不足,未有能成者。

做学问全在于精神。 精力不充沛, 没有能够成功的。...

[!--writer--]朗读
()

非读书讨论而徒自为精察, 未有不偏蔽者, 故曰: 思而不学则殆。

不广泛读书, 不切磋讨论, 而自以为精识明察, 这种人, 没有不偏颇、 愚昧的。 所以说, 一味思考而不广泛学习就会走上危险道路。...

[!--writer--]朗读
()

凡事在其先,导之教之。善恶,是化之先也,开蒙愚之门也。

但凡教育人的事情在开始的时候,就应加以启发引导和教育。辨识善恶、从善嫉恶,是教化的前提,是开启蒙蔽愚昧的大门。...

[!--writer--]朗读
()

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学为?

学习的目的是用来谋求修治身心的。 学习的东西虽多而身心得不到修治, 还学习干什么?...

[!--writer--]朗读
()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

水的特性虽然能够流淌,但不加以疏导就不能畅通; 人的特性虽然能够思考问题,但不加以教导就不能明白事理。...

[!--writer--]朗读
()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对思想阻滞的人要通过引导使他通达,对蒙昧的人要通过启发使他明白道理。...

[!--writer--]朗读
()

世之学者, 以名节不足检, 以放纵为无碍, 天下自此无人品矣。

世上的学者,如果都认为名誉节操不值得检点,认为放荡任性也没有什么妨碍, 那么天下从此没有优良品行的人存在了。...

[!--writer--]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