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故明将弗法 ① ,而众将不能已也。……太公曰:“圣人 ② 之所生也,欲正后世,故为谲 ③ 书而奇胜,于天道无益于兵也。”夫如是,则天道于兵有何阴阳哉?(《天无阴阳篇第一》) 【注释...
天道鬼神 明将弗法。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故明将弗法 ① ,而众将不能已也。……太公曰:“圣人 ② 之所生也,欲正后世,故为谲 ③ 书而奇胜,于天道无益于兵也。”夫如是,则天道于兵有何阴阳哉?(《天无阴阳篇第一》) 【注释
由此言之,天时不能祐 ① 无道之主,地利不能济乱亡之国。地之险易 ② ,因人而险,因人而易;无险无不险,无易无不易;存亡在于德,战守在于地。惟圣主智将能守之,地奚有险易哉?(《地无险阻篇第二》) 【注释】 ①祐:通“佑”,保佑。②易:平易,平坦。 【译文】 从以上...
天时不祐无道之主,地利不济乱亡之国。由此言之,天时不能祐 ① 无道之主,地利不能济乱亡之国。地之险易 ② ,因人而险,因人而易;无险无不险,无易无不易;存亡在于德,战守在于地。惟圣主智将能守之,地奚有险易哉?(《地无险阻篇第二》) 【注释】 ①祐:通“佑”,保佑。②易:平易,平坦。 【译文】 从以上
夫春风东来,草木甲坼 ① ,而积廪 ② 之粟不萌;秋天肃霜,百卉具腓 ③ ,而蒙蔽之草不伤。阴阳寒暑为人谋所变,人谋成败,岂阴阳所变之哉!(《天无阴阳篇第一》) 【注释】 ①甲坼(chè):草木发芽时种子外壳裂开;甲,甲壳;坼,裂开。②廪(lín):粮仓。③腓(féi):枯萎...
人谋成败,岂阴阳所变。夫春风东来,草木甲坼 ① ,而积廪 ② 之粟不萌;秋天肃霜,百卉具腓 ③ ,而蒙蔽之草不伤。阴阳寒暑为人谋所变,人谋成败,岂阴阳所变之哉!(《天无阴阳篇第一》) 【注释】 ①甲坼(chè):草木发芽时种子外壳裂开;甲,甲壳;坼,裂开。②廪(lín):粮仓。③腓(féi):枯萎
太宗曰:“……攻守一法,敌与我分为二事。若我事得则敌事败,敌事得则我事败,得失成败,彼我之事分焉。攻守者,一而已矣,得一者百战百胜,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知一之谓乎?”靖再拜曰:“深乎!圣人之法也。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若攻不知...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太宗曰:“……攻守一法,敌与我分为二事。若我事得则敌事败,敌事得则我事败,得失成败,彼我之事分焉。攻守者,一而已矣,得一者百战百胜,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知一之谓乎?”靖再拜曰:“深乎!圣人之法也。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若攻不知
太宗曰:“两阵相临,欲言不战,安可得乎?”靖曰:“……孙武云:‘勿击堂堂之阵,无邀 ① 正正之旗。’若两军体均势等,苟一轻肆 ② ,为其所乘,则或大败,理使然也。是敌兵有不战,有必战,夫不战者在我,必战者在敌。”(《唐李问对·卷下》) 【注释】 ①邀:拦截。②轻...
不战者在我,必战者在敌。太宗曰:“两阵相临,欲言不战,安可得乎?”靖曰:“……孙武云:‘勿击堂堂之阵,无邀 ① 正正之旗。’若两军体均势等,苟一轻肆 ② ,为其所乘,则或大败,理使然也。是敌兵有不战,有必战,夫不战者在我,必战者在敌。”(《唐李问对·卷下》) 【注释】 ①邀:拦截。②轻
太宗曰:“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 ① 一句而已。”靖良久曰:“诚如圣语。大凡用兵,若敌人不误,则我师安能克哉?譬如弈棋,两敌均焉。一着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胜败,率 ② 由一误而已,况多失者乎?”(《唐李问对·卷下》) 【注释】 ①多方以误之:用多...
古今胜败,率由一误。太宗曰:“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 ① 一句而已。”靖良久曰:“诚如圣语。大凡用兵,若敌人不误,则我师安能克哉?譬如弈棋,两敌均焉。一着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胜败,率 ② 由一误而已,况多失者乎?”(《唐李问对·卷下》) 【注释】 ①多方以误之:用多
太宗曰:“铁蒺藜、行马 ① ,太公所制,是乎?”靖曰:“有之,然拒敌而已。兵贵致人,非欲拒之也。太公《六韬》言守御之具尔,非攻战所施也。”(《唐李问对·卷中》) 【注释】 ①蒺藜、行马:都是古代军中的防御武器。 【译文】 太宗说:“铁蒺藜、行马,有人说是太公...
兵贵致人,非欲拒之。太宗曰:“铁蒺藜、行马 ① ,太公所制,是乎?”靖曰:“有之,然拒敌而已。兵贵致人,非欲拒之也。太公《六韬》言守御之具尔,非攻战所施也。”(《唐李问对·卷中》) 【注释】 ①蒺藜、行马:都是古代军中的防御武器。 【译文】 太宗说:“铁蒺藜、行马,有人说是太公
靖曰:“用众在乎心一,心一在乎禁祥 ① 去疑。倘主将有所疑忌则群情摇,群情摇则敌乘衅而至矣。安营据地,便乎人事而已。若涧、井、陷、隙 ② 之地,及如牢如罗之处,人事不便者也,故兵家引而避之,防敌乘我。丘墓故城,非绝险处,我得之为利,岂宜反去之乎?太公所说,...
用众在乎心一。靖曰:“用众在乎心一,心一在乎禁祥 ① 去疑。倘主将有所疑忌则群情摇,群情摇则敌乘衅而至矣。安营据地,便乎人事而已。若涧、井、陷、隙 ② 之地,及如牢如罗之处,人事不便者也,故兵家引而避之,防敌乘我。丘墓故城,非绝险处,我得之为利,岂宜反去之乎?太公所说,
赏一功而千万人悦,刑一罪而千万人慎;赏无私功,刑无私罪,是谓军国之法、生杀之柄……刑赏之术,无私常公于世以为道。其道也,非自立于尧舜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用得之而天下治,用失之而天下乱。治乱之道,在于刑赏,不在于人君。(《刑赏篇第十八》) 【译文】 执...
治乱之道,在于刑赏。赏一功而千万人悦,刑一罪而千万人慎;赏无私功,刑无私罪,是谓军国之法、生杀之柄……刑赏之术,无私常公于世以为道。其道也,非自立于尧舜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用得之而天下治,用失之而天下乱。治乱之道,在于刑赏,不在于人君。(《刑赏篇第十八》) 【译文】 执
太宗曰:“兵贵为主 ① ,不贵为客 ② 。客速,不贵久,何也?”靖曰:“兵,不得已而用之,安在为客且久哉?《孙子》曰:‘远输则百姓贫’,此为客之弊也。又曰‘役不再籍 ③ ,粮不三载’,此不可久之验也。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唐李问对·...
兵贵为主,不贵为客。太宗曰:“兵贵为主 ① ,不贵为客 ② 。客速,不贵久,何也?”靖曰:“兵,不得已而用之,安在为客且久哉?《孙子》曰:‘远输则百姓贫’,此为客之弊也。又曰‘役不再籍 ③ ,粮不三载’,此不可久之验也。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唐李问对·
夫十士之用,必尽其才、任其道……三王之后,五伯之辟 ① ,得其道而兴,失其道而亡。兴亡之道,不在人主 ② 聪明文思 ③ ,在乎选能之当其才也。(《选士篇第十六》) 【注释】 ①辟:开辟,开始。②人主:即人君,君主。③文思:才智与道德。 【译文】 对于十种人才的使...
兴亡之道 能当其才。夫十士之用,必尽其才、任其道……三王之后,五伯之辟 ① ,得其道而兴,失其道而亡。兴亡之道,不在人主 ② 聪明文思 ③ ,在乎选能之当其才也。(《选士篇第十六》) 【注释】 ①辟:开辟,开始。②人主:即人君,君主。③文思:才智与道德。 【译文】 对于十种人才的使
兵不法天不可动,师不则地不可行,征伐不和于人不可成。天赞其时,地资其财,人定其谋;静见其阳,动察其阴,先观其迹,后知其心,所谓“胜兵者先胜而后求战,败兵者先战而后求胜”。(《庙胜篇第十三》) 【译文】 用兵不依据天道就不能出动,军队不依据地道就不能行军,征...
天赞其时,人定其谋。兵不法天不可动,师不则地不可行,征伐不和于人不可成。天赞其时,地资其财,人定其谋;静见其阳,动察其阴,先观其迹,后知其心,所谓“胜兵者先胜而后求战,败兵者先战而后求胜”。(《庙胜篇第十三》) 【译文】 用兵不依据天道就不能出动,军队不依据地道就不能行军,征
经曰:善用兵者,非信义不立,非阴阳不胜,非奇正不列,非诡谲不战。谋藏于心,事见于迹,心与迹同者败,心与迹异者胜……夫竭三军气,夺一将心,疲万人力,断千里粮,不在武夫行阵之势,而在智士权算 ① 之中……智周万物而不殆,曲成 ② 万物而不遗,顺天信人,察始知终,则...
竭三军气,夺一将心。经曰:善用兵者,非信义不立,非阴阳不胜,非奇正不列,非诡谲不战。谋藏于心,事见于迹,心与迹同者败,心与迹异者胜……夫竭三军气,夺一将心,疲万人力,断千里粮,不在武夫行阵之势,而在智士权算 ① 之中……智周万物而不殆,曲成 ② 万物而不遗,顺天信人,察始知终,则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先帝王所以举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文德 ① 以怀之;怀之不服,饰玉帛以啗之;啗之不来,然后命上将,练军马,锐甲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所谓叛而必讨,服而必柔。既怀既柔,可以示德。《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夫如是,则四...
叛而必讨,服而必柔。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先帝王所以举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文德 ① 以怀之;怀之不服,饰玉帛以啗之;啗之不来,然后命上将,练军马,锐甲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所谓叛而必讨,服而必柔。既怀既柔,可以示德。《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夫如是,则四
故曰:明君之心 ① ,如明鉴,如澄泉,圆明于中,形物 ② 于外,则使贤任能,不失其时……故五帝得其道而兴,三王 ③ 失其道而废。废兴之道,在人主之心,得贤之用,非在兵强地广、人殷国富也。(《贤有遇时篇第六》) 【注释】 ①心:此指人的思想意识。②形物:指事物的形...
使贤任能,不失其时。故曰:明君之心 ① ,如明鉴,如澄泉,圆明于中,形物 ② 于外,则使贤任能,不失其时……故五帝得其道而兴,三王 ③ 失其道而废。废兴之道,在人主之心,得贤之用,非在兵强地广、人殷国富也。(《贤有遇时篇第六》) 【注释】 ①心:此指人的思想意识。②形物:指事物的形
夫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也。制人之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见 ① 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故兽之动,必先爪牙;禽之动,必先觜距 ② ;螫虫 ③ 之动,必以毒;介虫 ④ 之动,必以甲。夫鸟兽虫豸 ⑤ 尚用所长以制物,况其智者乎!(《数有探心篇第...
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夫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也。制人之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见 ① 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故兽之动,必先爪牙;禽之动,必先觜距 ② ;螫虫 ③ 之动,必以毒;介虫 ④ 之动,必以甲。夫鸟兽虫豸 ⑤ 尚用所长以制物,况其智者乎!(《数有探心篇第
夫有容身之地,智者不言弱;有市井之利,智者不言贫。地诚任,不患无财;人诚用,不畏强御。故神农 ① 教耕而王天下,汤、武战伐而服诸侯。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用智者,可以强于内而富于外;用力者,可以富于内而强于外……故知伯王之业,非智不战,非农...
智可以强国,力可以强人。夫有容身之地,智者不言弱;有市井之利,智者不言贫。地诚任,不患无财;人诚用,不畏强御。故神农 ① 教耕而王天下,汤、武战伐而服诸侯。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用智者,可以强于内而富于外;用力者,可以富于内而强于外……故知伯王之业,非智不战,非农
语曰:“将相明,国无兵 ① 。”舜以干戚 ② 而服有苗 ③ ,鲁以泮 ④ 宫而来淮夷 ⑤ 。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 ⑥ 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主有道德篇第四》) 【注释】 ①兵:战争。②干戚:亦作“干鏚...
帝以道胜,王以德胜。语曰:“将相明,国无兵 ① 。”舜以干戚 ② 而服有苗 ③ ,鲁以泮 ④ 宫而来淮夷 ⑤ 。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 ⑥ 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主有道德篇第四》) 【注释】 ①兵:战争。②干戚:亦作“干鏚
经曰:国之所以富强者,审权 ① 以操柄 ② ,审数 ③ 以御人。课农者,术之事,而富在粟;谋战者,权之事,而强在兵。故曰:“兴兵而伐叛,则武爵任,武爵任则兵强;按兵而劝农桑,农桑劝则国富。”国不法地,不足以成其富;兵不法谋,不足以成其强。(《国有富强篇第五》) 【...
课农富粟 谋战强兵。经曰:国之所以富强者,审权 ① 以操柄 ② ,审数 ③ 以御人。课农者,术之事,而富在粟;谋战者,权之事,而强在兵。故曰:“兴兵而伐叛,则武爵任,武爵任则兵强;按兵而劝农桑,农桑劝则国富。”国不法地,不足以成其富;兵不法谋,不足以成其强。(《国有富强篇第五》) 【
事无大小,以量为主。量能容一人,则一人之长也。一家之主,必量足以容一家之人,以故父子、兄弟、亲戚、里党 ① ,莫不称贤。和气致祥,动罔 ② 不吉。况为三军之主,驭数十万血气之夫,非度量宽容,岂能使之各得其所,而无怨尤哉?(《十四卷本》) 【注释】 ①里党:邻里...
事无大小,以量为主。事无大小,以量为主。量能容一人,则一人之长也。一家之主,必量足以容一家之人,以故父子、兄弟、亲戚、里党 ① ,莫不称贤。和气致祥,动罔 ② 不吉。况为三军之主,驭数十万血气之夫,非度量宽容,岂能使之各得其所,而无怨尤哉?(《十四卷本》) 【注释】 ①里党: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