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分类:

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靖节“归去来辞”) 能顺应自然,快快乐乐的应天由命,还有什么好犹疑的呢?表示早已不眷恋官职,一心一意只向往田园生活。 这一句乃为“归去来辞”全篇做一总结,表明自己归返田园,终享余年之心意已决,绝对不会后悔。...

[!--writer--]朗读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靖节“归去来辞”) 看见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羡慕万物能顺应自然,任意生长;感慨着自己曾受官宦所羁绊,不能行己之所欲行;今解官返回田园,应可安享余年了。...

[!--writer--]朗读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靖节“归去来辞”) “欣欣”是草木繁盛的样子。“涓涓”是细水长流的样子。草木欣欣向荣,泉水潺潺不绝。 羡慕万物顺应时节而生长之余,我也应该能随心所欲得其所哉才好。既然不想做官,就归返田园吧!何苦为外物所驱使,为五斗米而折腰。...

[!--writer--]朗读
()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陶靖节“归去来辞”) 对于亲戚们富有人情味的谈话,感到喜悦。平日弹弹琴,看看书,怡然自得的忘记了世俗的烦恼。 享受田园家居的闲适,而忘记了仕途营利的痛苦。...

[!--writer--]朗读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靖节“归去来辞”) 云儿无心浮出山谷;鸟儿日幕疲倦之时,自然会飞回窝巢。比喻自己无心出外作官,现在已经厌倦了仕宦生涯,就像倦鸟归巢,赶忙辞官返乡,享受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writer--]朗读
()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陶靖节“归去来辞”) 天天在园中游赏,已经成为一种乐趣;所以虽然有通往外界的门户,却经常关着。表示自己对田园生活已产生无穷乐趣,甘愿隐居而不愿与世俗往来,所以门常是关闭着的。 “涉”是缓缓步行。...

[!--writer--]朗读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靖节“归去来辞”) 觉悟过去的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还可以补救。陶渊明认为自己出任彭泽令乃不智之举;现在晓得重返田园,犹为未晚,仍可享受田园生活安逸的闲趣。...

[!--writer--]朗读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陶靖节“归去来辞”) 靠着南窗寄托我旷放不拘的本性,虽然居处狭小仅能容膝,我也能平心静气,安享宁静。 “寄傲”指心性狂傲旷放,不受世俗所拘束。...

[!--writer--]朗读
()

以心为形役。

(陶靖节“归去来辞”) 心灵想作官求禄,不能自主,反为形体所奴役。为求外在物质之享受及虚浮的名声,把本然的心灵蒙蔽,反被形体所驱使,奔走求利,一刻不歇。...

[!--writer--]朗读
()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李愿”是唐功臣李晟之子,不乐仕进,隐居盘谷。 与其享受身体的快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李愿为隐逸之士,讲求心灵的满足,对于身外物质的享受,并不重视。不愿在朝为官,虽能享一时车马轻裘,荣华富贵,但却常常担心刑罚是否...

[!--writer--]朗读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靖节“归去来辞”) 回去吧!故乡的田园即将荒芜,我为什么还不回去? 陶渊明因为家贫,无以为生,出任彭泽令;只做了八十多天,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屈膝于乡里小儿,于是毅然决然辞官归返田园,终生不仕,享受潇洒自如的田园生活。 归去来辞全文如下: 归去...

[!--writer--]朗读
()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现在被人称赞,不如以后不被人毁谤。活着时的荣耀,只是一时的虚名。宁可享受后人称道,留名青史,若无法予后人好名声,至少不要遗臭名于后世,为后世唾弃。韩愈送李愿归隐盘谷,引用李愿的话。...

[!--writer--]朗读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之“阿房宫赋”) 迅疾的灭亡,使秦朝的人来不及为自己哀伤,只有让后世人为他哀悼。如果后人哀悼它,而不引为鉴戒,重蹈覆辙,那只有让后来的人,为他哀悼了。 以阿房宫顷刻灰烬,说明世人要以前代为借镜,勿徒为后世所哀悼。要记取历史的教训,才不致...

[!--writer--]朗读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之“阿房宫赋”) “楚人”指项羽。楚人项羽一把火,就把巍峨的阿房宫烧得干干净净,只剩一片焦土。 秦二世元年七月,戌卒陈涉等九百人起兵反抗,天下纷纷响应。三年十月刘邦入武关,至咸阳,秦王子婴降。十二月楚项羽入涵谷关,屠咸阳,焚秦宫室,火三...

[!--writer--]朗读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杜牧之“阿房宫赋”) 秦始皇横行暴政,天下人民不敢诉怨,只敢在心中充满愤恨。说明暴君的不得民心,是后来覆亡的原因。...

[!--writer--]朗读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之“阿房宫赋”) “六国”指韩、赵、魏、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族”指刑及父母妻子,即全族被害。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把秦国一族尽灭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国家兴亡的根本原因,都在立国者本身,若当时六国能团结一致,合...

[!--writer--]朗读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之“阿房宫赋”) 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从骊山北面,一直到咸阳。长廓回旋,檐角高翘,依形势而建造,曲折迂回。天井整齐如蜂房,瓦沟回转如水涡。屋宇耸立,长桥横卧,而高低迷濛,分不出东西南北。台上歌声响亮,暖和如春天;殿上舞袖挥动,衬托...

[!--writer--]朗读
()

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之“阿房宫赋”) “兀”指山秃。“阿房”是秦始皇所建宫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伐尽蜀山的树木,建造了宏传的阿房宫。为建此宫,蜀山树木被砍尽,变成秃山。以衬托出阿房宫工程之艰钜,可想见阿房的宏伟壮观。...

[!--writer--]朗读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之“阿房宫赋”) 一个人的心理,就是千万人的心理。秦王喜欢奢华,百姓也希望自家幸福美满。为何秦王为了一己的享受,而役使天下苍生营建阿房宫,疲弊百姓? 正如俗语所说“将心比心”。...

[!--writer--]朗读
()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东坡“前赤壁赋”) 就万物变易的观点来看,天地没有一瞬间不在蜕变。就不变的观点来看,万物和我都是无穷尽的。 以变易与不变来解析人生,蕴涵哲理深远。...

[!--writer--]朗读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东坡“后赤壁赋”) 江流激荡发出声响,峭壁直立有千尺之高。山高耸着,月亮就显得小了;江水低降,连石头都露出来了。 这是苏东坡描写秋景,有名的句子。...

[!--writer--]朗读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苏东坡“前赤壁赋”) 逝去的像流水一般,旧的流水逝去,新的流水继起,江水永远在流着。光阴如同流水一般递嬗消逝,只不过每个时代的人物不同罢了。但光阴的本身始终没有变化。...

[!--writer--]朗读
()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苏东坡“前赤壁赋”) 天地间的东西,都有它的主人。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得。只有江上的清风,入耳便成美妙的音乐;江上的明月,入目便成引人入胜的景色。 惟有大自然的一切,可依你任意采撷,切莫辜负大自然的赐予,要尽情去享用它。它...

[!--writer--]朗读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东坡“前赤壁赋”) 在无垠的水流上泛舟,自己的胸怀也变得非常宽阔。小舟乘风行于虚无之间,不知将停留在那里。心飘飘然浮荡起来,能把一切尘俗事都抛诸脑后,使自己迎风卓立,栩栩然欲凌风仙去。 泛舟赤壁下,见风月江山的飘逸,忘却一切尘虑。...

[!--writer--]朗读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东坡“前赤壁赋”) “蜉蝣”是小虫,朝生暮死,生命很短促。人生短暂,有如蜉蝣寄生在天地之间。人类渺小,有如茫茫沧海中的一颗小粟。 苏东坡感叹生命短促,在悠久的天地间,只不过是浮生一瞥。人的躯体更不渺小,在广漠的世界,只不过一粟之于沧海,微...

[!--writer--]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