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 ① 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武韬·发启...
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 ① 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武韬·发启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 ① 也。吾观其野,草菅 ② 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 ③ 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武...
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 ① 也。吾观其野,草菅 ② 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 ③ 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武
太公曰:“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 ① 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武韬·发启》) 【注释】 ①大兵:此处指兵力强大、声名远播的军队。 【译文】 太公说:“只要遵循正确的路线,统一天下的目的就...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太公曰:“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 ① 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武韬·发启》) 【注释】 ①大兵:此处指兵力强大、声名远播的军队。 【译文】 太公说:“只要遵循正确的路线,统一天下的目的就
太公曰:“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武韬·发启》) 【译文】 太公说:“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太公曰:“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武韬·发启》) 【译文】 太公说:“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 ① 惠民,以观天道。天道 ② 无殃,不可先倡;人道 ③ 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武韬·发启》) 【注释】 ①下贤:屈身...
天道无殃,不可先倡。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 ① 惠民,以观天道。天道 ② 无殃,不可先倡;人道 ③ 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武韬·发启》) 【注释】 ①下贤:屈身
文王曰:“举 ① 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 ② 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文韬·举贤》) 【注释】 ①举:推举,选用。②督:考察,考核。 【译文】 文王又问:“应该怎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太公回答:“...
实当其名,名当其实。文王曰:“举 ① 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 ② 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文韬·举贤》) 【注释】 ①举:推举,选用。②督:考察,考核。 【译文】 文王又问:“应该怎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太公回答:“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何如?”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于一 ① 。一者,能独往独来。……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 ② 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 ③ ,岂忧其流乎?”(《文韬·兵道》) 【注释...
存者非存,在于虑亡。武王问太公曰:“兵道何如?”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于一 ① 。一者,能独往独来。……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 ② 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 ③ ,岂忧其流乎?”(《文韬·兵道》) 【注释
文王曰:“何谓仁义?”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 ① ,顺其常 ② 。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文韬·守土》) 【注释】 ①明:洞察力。②常:事物的常规、常理。绝:灭绝。...
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文王曰:“何谓仁义?”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 ① ,顺其常 ② 。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文韬·守土》) 【注释】 ①明:洞察力。②常:事物的常规、常理。绝:灭绝。
“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 ① 而审听 ② 。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 ③ 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文王曰:“善哉!”(《文韬·上贤》) 【注释】 ①深视:深刻地观察。②审听...
兵势不行,敌国乃强。“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 ① 而审听 ② 。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 ③ 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文王曰:“善哉!”(《文韬·上贤》) 【注释】 ①深视:深刻地观察。②审听
太公曰:“善战者,居之不挠 ① 。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害,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龙韬·军势》) 【注释】 ①挠:受到外界干扰。 【译文...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太公曰:“善战者,居之不挠 ① 。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害,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龙韬·军势》) 【注释】 ①挠:受到外界干扰。 【译文
太公曰:“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 ① ,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
临敌决战,无有二心。太公曰:“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 ① ,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
故善战者,不待张军 ①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 ② 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 ③ 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龙韬·军势》...
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故善战者,不待张军 ①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 ② 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 ③ 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龙韬·军势》
太公曰:“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 ① 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龙韬·论将》) 【注释】 ①先王:先世的圣王,此指周武王之父文王。...
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太公曰:“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 ① 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龙韬·论将》) 【注释】 ①先王:先世的圣王,此指周武王之父文王。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惠施于民,必无爱 ① 财。民如牛马,数 ② 喂食 ③ 之,从而爱之。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武韬·三疑》) 【注释】 ①爱:吝啬。②数(...
贤之有启,以王天下。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惠施于民,必无爱 ① 财。民如牛马,数 ② 喂食 ③ 之,从而爱之。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武韬·三疑》) 【注释】 ①爱:吝啬。②数(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 ① 、十过 ②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
仁则爱人,信则不欺。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 ① 、十过 ②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太公曰:“大 ① 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 ② 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 ③ 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武韬·顺...
信盖天下,能约天下。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太公曰:“大 ① 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 ② 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 ③ 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武韬·顺
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 ① 天下者,天下贼 ② 之;彻 ③ 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武韬·顺启》) 【注释】 ①杀:灭绝。②贼:仇恨。...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 ① 天下者,天下贼 ② 之;彻 ③ 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武韬·顺启》) 【注释】 ①杀:灭绝。②贼:仇恨。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十一曰:塞 ① 之以道。人臣无不重富与贵,恶死与咎 ② ,阴示大尊 ③ ,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 ④ 。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
有国而塞,安能有国。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十一曰:塞 ① 之以道。人臣无不重富与贵,恶死与咎 ② ,阴示大尊 ③ ,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 ④ 。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 ① 。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 ② 醪 ③ 者,使投诸 ④ 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上略》) 【注释】 ①全囚:成为囚犯。②箪(dān):...
良将用兵,与卒同饮。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 ① 。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 ② 醪 ③ 者,使投诸 ④ 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上略》) 【注释】 ①全囚:成为囚犯。②箪(dān):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文王曰:“静之奈何?”太公曰:“天有常形 ① ,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 ② 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文王曰:“静之奈何?”太公曰:“天有常形 ① ,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 ② 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