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分类:

神人无功。

(内篇 逍遥游) 神人就是已经达到神的境域的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不以现成之功业为念,而沾以故事辙痕而显其功,顺着自然生灭之理而不参助。这样就会与至理合而为一,也就是修自然而不立功。正因为不追求功,所以说无功。...

[!--writer--]朗读
()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内篇 逍遥游) 在长久干旱后,期望中的雨水已沛然降下,这是有用的。但是植物和作物都已有很多的水分,还要给它们灌水,这不是无益的浪费吗?贤者如果自以为已经有清高的地位,那就不要勉强他去做官了。...

[!--writer--]朗读
()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内篇 逍遥游) 宋荣子这个人。虽然世间的人都齐声称赞他,可是他却不会因此而愈加戮力工作。相反的,如果世间的人都轻蔑他,他也不因此会感到挫折。也就是说,他对于世间的毁誉褒贬,都不动心。 换言之,荣子率性怀道,超然脱俗。即使世人都赞赏他,不会使他...

[!--writer--]朗读
()

犹然笑之。

(内篇 逍遥游) 宋人有一叫做荣子的人,为人很达观。世上的人,每逢得意的境遇,就觉得欢喜,但像荣子这样超然的人,却为之一笑。 就是说,伧俗的人,对达观恬淡的人是无所影响的。我们做人要能像宋荣子这样的人生态度才好。 宋荣子,宋人,姓荣氏。子是有德...

[!--writer--]朗读
()

朝菌不知晦朔。

(内篇 逍遥游) 朝生而暮死的蕈菌,生命极为短暂,连初一清晨和三十深夜的区别也不知道。 人的生命也像蕈菌一样的短促,如何与天地相比,对天地之所知,自亦有限。 朝菌是天时滞雨,在粪堆上蒸熟而生的,阴湿则生,见日便死,也叫做大芝。因为它生于朝而死于...

[!--writer--]朗读
()

至人无己。

(内篇 逍遥游) 至人就是真正超凡脱俗的人。他能摒弃世俗,与天地自然同化,不会由于自己的欲望而躁动。 正由于能忘我,所以能顺物之性,若能顺物之性,就配称为至人了。...

[!--writer--]朗读
()

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内篇 逍遥游) 储积的水,如果没有相当深,是不能浮起大船的。同样的,没有累积深厚的学识修养的话,就不能担当重大的任务。 庄子举譬喻:如果翻覆一杯水在凹地下,而以草叶为舟,那么就能浮泛而不受阻滞。如果以杯为舟,理必不可。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

[!--writer--]朗读
()

蟪蛄不知春秋。

(内篇 逍遥游) 夏蝉不知道春天和秋天,因为它只能活一个夏天而已。比喻人生也像这样的短暂。 蟪蛄就是夏蝉,生在麦梗,也叫做麦节,夏生秋死,所以不识春秋。...

[!--writer--]朗读
()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内篇 逍遥游) 想要到千里远以外的地方的人,从三个月前就要准备粮食。同样的,要渡过漫长的人生道途,也必须花相当的时间来修养术德。否则,他的人生是不能完满的。 这是说,所到的地方愈远,那么所聚的粮食就要愈多,如同鸟的羽翼越大的话,所积的气就得愈...

[!--writer--]朗读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五十八章) 随着祸患而来的,一定是幸福。幸福的背后,也有祸患隐藏着。祸福就好像搓绳子一样,总是缠在一起。 “倚”是衣凭。“伏”是隐藏。...

[!--writer--]朗读
()

庄子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是韩愈说他是楚人。名叫周,曾做漆园史。他...

[!--writer--]朗读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七十九章) 天道没有用利己主义的想法去选择人,去亲近人。也就是说,天道对人无所亲疏。天道固是毫无偏私,但却永远降福给有德行的人。 “亲”就是私。“与”是帮助。...

[!--writer--]朗读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八十一章) 真实的话不悦耳,悦耳的话不一定真实。美言就是只有装饰而没有真实性的语言。...

[!--writer--]朗读
()

和大怨必有余怨。

(七十九章) 一旦予人深恚重恨,即使以后以各种方法,去把怨恨缓和疏解,最后还是消弥不了留在对方心灵中的余恨。...

[!--writer--]朗读
()

小国寡民。

(八十章) 国家很小,百姓也少,像这样,既不需要舟船,也不要车马,鸡呜犬吠之声相闻,人民对那种生活将会很自然的感到满足。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理想国。...

[!--writer--]朗读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七十七章) 天道总是把多余的部分给损削,把不足的部分给弥补起来。人却不如此,往往锦上添花,对有余的更加踵事增华的多供给。对不足的,反而会去剥削它,欺凌它。就因为这样,世间才会发生凶残和暴乱。...

[!--writer--]朗读
()

正言若反。

(七十八章) 合于正道的言论,在表面看来,好像与俗情相反。这就是说老子言论以道本,但每每与世俗的人情事物相反。...

[!--writer--]朗读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七十六章) 人刚出生时是柔软幼弱的,死后反而变得僵硬挺直起来,一切的植物和动物都是这样。这正可说明,柔弱是生之道,强刚是死之道。...

[!--writer--]朗读
()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七十八章) 身为一国之主,应当以国中最贫瘠艰苦的地方来居处。能有这种襟抱的人,才配做社稷之主。 为人君应当把万民的罪过,一肩担起。“左传”宣公十五年:“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就是这个意思。...

[!--writer--]朗读
()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七十七章) 天道好像张弓一样。张弓的时候,往往须把高的地方抑低,却把低的地方抬高起来。 天之道正是要移有余以补不足。...

[!--writer--]朗读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三章) 天就像张起一张很大的网,看起来很松疏,其实什么事情都不会遗漏掉的。用长远的眼光去看的话,好的人一定会得到幸福,坏的人最后绝逃不脱祸害。...

[!--writer--]朗读
()

代大匠斫。

(七十四章) 刑罚本是奉行天意的人,代天来执行的。也就是由统制人的君上,来代天来执行。如果代天执行的君主昏庸残暴,就如同以技术拙劣的木匠,来替代良匠挥斧一样,不仅功不可成,甚至还会伤到自己的手。表面上虽然是在责罚别人,实际上是毁损自己。...

[!--writer--]朗读
()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七十二章) 老百姓若不能敬畏上天的法则,并了解其不可违背的道理,又不能警惕到违背天理的不智,那么,一定会遭到很大的灾祸与报应。 这就是比喻,治国者若用苛政暴行来威迫人民,人民不愿忍受,必定反抗作乱,那么更大的祸害就要降临到治国者的身上了。...

[!--writer--]朗读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七十四章) 饱受苛刑虐待逼迫的人民,因为不堪承受煎熬,其至但求速死。民不畏死,再以死刑来威协他们,又会有什么效果呢!...

[!--writer--]朗读
()

(圣人)被褐怀玉。

(七十章) 伟大人物的胸襟,有如怀抱美玉,如果大道不行政治不清明,那么他就只好表面上随俗沉浮,而于内在修养上,保持赤子之纯罢了。 这和“衣锦尚蹚”同一道理。 “褐”是贫民穿的很粗的毛衣。...

[!--writer--]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