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民

Ctrl+D 收藏本站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 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 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 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 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 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 德如毛, 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 维仲山甫 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 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世。吉甫作 诵,穆如清。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诗序》说:“《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 焉。”《诗集传》则认为:“室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以 送之。”据诗意考之,显然以朱熹的看法较胜。
        本诗凡八章、章八句。这是现在可以见到早期奉送出征诗之一。诗 的主旨是赞颂仲山甫德才兼备,此行不负王命。同时对他出征东方给予 美好祝愿,寄予深切的期望。诗的第一章写天生仲山甫就是为了辅佐 周王朝的。第二章写仲山甫德高望重,必能不愧周王使命。第三章写仲 山甫在朝时的职责就是巡省诸侯,宣布政令。第四章写他善于和诸侯邦 国交涉,以维护王室。第五章写仲山甫耿介刚直性格,并暗示出此行 的艰难。第六章写世风日衰,仲山甫独力支撑,自己爱莫能助。第七章 写仲山甫此次出征东方的使命及煊赫的声势。第八章写诗人作此诗的目 的。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行诗,但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主要 是邦国和周王室的矛盾。诗中虽然没有说明仲山甫此行的具体任务是什 么,细心的读者还是能品味出来。据史传记载,周宣王伐南戎失败,军 队损失殆尽。为了补充兵员,一方面“料民于太原”,一方面征调诸侯之 师,但是没有达到目的。仲山甫此行大概便是与这次征师有关的。诗中 写道:“人亦有言, 德 如毛, 民鲜克举”, 说明诸侯的离心倾向已经很 普遍了。诗中又说:“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就是说仲山甫奉王命出 行,如果诸侯阴奉阳违,仲山甫就能察觉,同时凭着自己的智慧,能够 保证自己的安全,全力以赴地为周王效力。这些都说明仲山甫此行是很 艰难的。孟子引用此诗来谈心性,郑笺以之说明,后儒又大谈五行五 常,阴阳刚柔,显然是没有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这首诗按朱熹的说法,是用赋体写成的。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如下几 个特点:
        第一,含蓄蕴蕴,委婉不迫。诗人开始并不直言仲山甫的才能功 德,而只是说上天为了保佑周王室,特地降生了仲山甫,用作周王辅 弼,暗示了仲山辅在周王室举足轻重的地位。诗人明知此行艰难,为自 己无力相助而感叹,却称赞仲山甫刚直不屈,聪明智慧,一定能不负王 命,以此鼓励仲山甫克服因难,达到此行的目的。另外,诗人还大肆渲 染仲山甫出行的声势,含蓄表现了仲子甫的决心和力量。
        第二,引用民谚刻画仲山甫的性格。诗人巧妙地引用了两句俗语: 人亦有言, 桑则茹之, 刚则吐之”,“人亦有言, 德 如毛, 民鲜克举”来 衬托刻画仲山甫耿直刚强、不畏刚强、坚守德操的性格,表现诗人对仲 山甫的爱戴。
        第三,感情真挚,诗人和仲山甫志同道和,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不 能随从出征,诗人十分感慨,只能写下这首诗,寄托情怀,以安慰仲山 甫不安的心情
        总之,这首诗写的感情真挚,语言平实而意味无究,堪称送行诗中 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