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良耜

Ctrl+D 收藏本站

        


        畟畟良耜,①   犁头嚓嚓入土,
        俶载南亩。    南田初耕正忙。
        播厥百谷,    播下各类禾谷,
        实函斯活。    种子生机内藏。
        或来瞻女,②   有人前来看望,
        载筐及筥。③   手提圆筥方筐。
        其饷伊黍,④   送来黄梁米饭,
        其笠伊纠。⑤   斗笠草绳缠绕,
        其鎛斯赵,⑥   锄具犁地真快,
        以薅荼蓼。⑦   薅除水陆杂草。
        荼蓼朽止,    杂草全部腐烂,
        黍稷茂止。    黍子稷子并茂。
        获之挃挃,⑧ 刷刷割谷收获。
        积之栗栗。    谷垛堆积高高。
        其崇如墉,    堆高真象城墙,
        其比如栉。⑨   密排恰如梳爪。
        以开百室,    打开仓门百间,
        百室盈止。    间间粮食装满。
        妇子宁止。    妻儿方才得安。
        杀时犉牡,⑩   宰牛摆上祭坛,
        有捄其角。(11)  牛角向上弯弯。
        以似以续,(12)  祭礼由来久远,
        续古之人。    自古代代相传


        
        【注】 ①畟畟 (cece): 耜深耕入土貌。一说锋利。②女: 同“汝”, 对耕者言。③筥 (ju): 圆竹筐。④饷: 同酒食待人。⑤纠: 绳结缠绕之状。⑥镈 (bo) : 除草农具。赵(diao) : 刺也,言扒地除草。⑦薅 (hao):除草。荼:指陆生草; 蓼:水草。⑧挃 (zhi)挃: 收割庄稼的声音。⑨比: 密。栉: 梳篦总名。⑩犉(run) :身长七尺之牛。一说,黄牛黑嘴者。(11)捄(qiu): 通作觩,兽角曲而长貌。(12)似: 通嗣,继续。(13)古之人: 指先祖。
        
        这是周王在秋收之后,为答谢社稷神佑举行祭祀乐歌。与《载芟》可称“姊妹篇”。
        内容分三层: 前十二句,写耕种耘作,春播夏锄,为第一层。“畟畟良耜”,起句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也使人联想到犁头入土的状貌,很有春耕繁忙气氛。“播厥百谷”,更上应首句,将耕种农事,顺次展开。“或来瞻女”以下四句,则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农妇野田送饭图: 春耕时节,于平原旷野之上,农妇们手提饭篮,头戴斗笠,来到田间地头,看到农夫们还在紧张地劳作,篮内饭食飘散出喷喷的香气,活现出劳动妇女的情态,增强了诗中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接下说草朽苗旺,既歌咏出劳动的成果,又预示了未来丰收,为后边叙写丰收,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由“获之挃挃”,到 “妇子宁止”七句,主要铺叙丰收景象。与 《载芟》不同的是,《载芟》是 “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对丰收之景,只是希望,是憧憬,因而写得较抽象,只说 “万亿及秭”,虚张其多而已。而 《良耜》则是秋收后的报祭,不但经历了一年的辛劳,也见着了丰收的硕果,所以,写丰收具体可感: 一方面极力摹写粮垛之高,排列之密,“如墉”、“如栉”;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刻画出 “百室盈止”的收粮入仓的情景,渲染了丰收,也叙写了收获的过程: 收割、累垛、入仓。“妇子宁止”一句,显示出经过一年的辛苦,劳动到此暂告消歇,暗含对劳动者含辛茹苦的同情。全诗到此,是顿错,是总结,是叙事,又寄寓感情
        最后四句诗,是第三层意思,主要写祭祀。虽然仅十六个字,却把祭祀的过程简要完备地叙述得清清楚楚: 杀上一条大公牛,摆上祭坛,并按自古留传的礼节,做完一道道仪式。概括性极强。
        本诗作为秋冬报赛祭祀的乐歌,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劳动的歌颂和丰收的欢欣。虽然歌唱时一年农事已毕,但在欢快的气氛中,重温劳动的过程。回忆田园的乐趣,再现丰收的欢欣,充分传达出当时劳动者勤劳、乐观友善美好品格
        在艺术上,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白描手法的运用和叙事的层次清晰。从全诗看,除末尾有几句祭祀的祈祷语外,其余部分都是用白描手法直叙劳动生活,而且极有层次。春耕、夏耘、秋获、冬祭,层层铺写,繁而有序,有条不紊。不但开首四句,先耕后播,极合事理; 而且农妇送饭田间,也是先看到人,再写提筐挽筥,进而写筐筥里的饭食,看到头戴斗笠的草编,由远及近,既合视觉规律,又合事理特点; 总之,全诗注重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和事理的本来逻辑,叙写事物,给人以清晰、鲜明之感,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