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笱

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敝笱在梁,
        其鱼鲂鳏。 (三家鳏作鲲。)
        齐子归止,
        其从如云。
         (鳏、云,文部。)
        敝笱在梁,
        其鱼鲂
        齐子归止,
        其从如
         (、 雨, 鱼部。)
        敝笱在梁,
        其鱼唯唯。 (韩唯作遗。)
        齐子归止,
        其从如水。
         (唯、水,微部。)
         〔译文〕
        破旧鱼篓放在鱼梁上,水里的 鲂鱼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文姜要回齐国去,随从的人多得像云彩一 般。
        破旧鱼篓搁在鱼梁上,鲂鱼鲢 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文姜回齐国来 了,随从的人多得像雨水一样。
        破旧的鱼篓搁在鱼梁上,鱼儿 在水中互相追随。文姜回齐国来了, 随从人多得像流水一般。
         〔评介〕
        《敝笱》三章,章四句。这是讽 刺鲁桓公夫人文姜与其兄齐襄公私 通的诗。《诗序》说:“敝笱,刺文姜 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 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关于 齐、鲁宫廷兄妹通奸的丑事,在《齐 ·南》中已有揭露讽刺。如果 说《南山》重在刺齐襄公,那么本篇 应是重在剌文姜和鲁桓公。后人也 多从《序》说。可是朱熹说:“桓,当 作庄。”并在《诗集传》中列举文姜 如齐多在鲁庄公二年、四年、五年、 七年。因此,朱子认为此诗是刺庄公 不能防闲其母,他说:“齐人以敝笱 不能制大鱼,比鲁庄公不能防闲文 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诗集 传》)今人也有从朱子说者。其实,不 能防闲其母事小,而不能防闲其妻 事大。况且桓公在世时,文姜早已和其兄私通,甚至桓公为此而死于齐。 不讥刺大而讥刺小,不刺当事人而 刺后人,岂不怪哉!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 中说: “姚氏主《序》说,而谓归为于归,则又不可解。诗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 起,是明明谓鲁桓公不能制文姜,纵 之归齐,而己复从之,以致自戕其 生,为天下笑。若谓归为于归,则鱼 方入笱,而何见其为不能制耶?故知 此诗当作于公与夫人如齐之顷,而 未薨于车之先。”吴闿生在《诗义会 通》中也不从朱子说:“今案,以桓 公为是。”也不从姚氏说:“归,自谓 归齐,或以于归释之谬矣。”方氏之 说,符合诗意,多被今人接受。按周 礼,嫁后的女子若回娘家,必得夫家 允许。如果擅自往来,必被时人讥 刺。文姜旧情难忘,多次返齐,继续 与其兄通奸,放荡不羁,逆情悖理, 故齐人刺之。统治者们置羸老遍地 僵卧,饿殍满道充塞的惨景于不顾,放肆无忌,荒淫无耻,给广大人民造 成极大痛苦,人民怎能不表示极大的愤慨呢! 今天读来,不无现实意 义,本诗应是对腐败在位者的一种 警策。
        全诗共三章。各章大意相同,都 是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来喻弱国之礼 法不能制约强邻之女的淫荡,即鲁 桓公不能防闲文姜。“敝笱在梁,其 鱼鲂鳏。”笱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器 具,口有倒刺,鱼能进不能出。 “梁”是鱼梁,鱼坝。“鲂鳏”指鱼。 古代多以鱼为隐语以称爱人。以捕 鱼、食鱼为私情、婚媾之隐语,如 《邶风·新台》的“鱼网之设,鸿则 离之”。“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 集传》曰:“归,归齐也。如云,言 众也。”这一章的意思是鲁桓公好比 破旧的鱼网,放在堤坝上捉鱼,文姜 好比水里的鲂鱼鳏鱼,破旧的鱼网 怎么能捉得住鱼呢?如今文姜要回 齐国会见其兄襄公了,她的随从像云一样多,后两章只易几个字,使内 容层层推进,既便于歌唱,又使中心 突出。使形式和内容完美地统一起 来。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敝笱》 三章都是“比也”。即以敝笱不能制 大鱼,比鲁桓公(朱以为鲁庄公)不 能防闲文姜。以“云”、“雨”、“水” 喻从者之“众也”、“多也”。方玉润 认为“非叹仆从之盛,正以笑公从妇 归宁,故仆从加盛如此其极也”(《诗经原始》)。此说很有道理。百 姓对统治者生活如此糜烂,非常愤 慨,所以不是“叹”,而是“笑”。这 样理解才符合“刺鲁桓公”的本意。 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既使语言形 式为思想内容服务,又使诗歌的主 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敝笱》也和其他诗篇一样,使 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二、三两 章和第一章比较只换了几个字。这 种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形式,不但 层层深入地揭露了文姜厚颜无耻、 放浪无拘的淫荡秽行,也进一步嘲 讽了鲁桓公软弱无能,畏惧强邻的 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