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人士

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彼都人士,
        狐裘黄黄。
        其容不改,
        出言有章。
        行归于周,
        万民所望。
         (黄、章、望,阳部。)
        彼都人士,
         笠缁撮。
        彼君子女,
        绸直如发。
        我不见兮,
        我心不说。
         (撮、发、说,祭部。)
        彼都人士,
        充耳琇实。
        彼君子女,
        谓之尹吉。
        我不见兮,
        我心苑结。
         (实、吉、结,脂部。)
        彼都人士,
        垂带而厉。 (齐而作如。鲁
        彼君子女, 而作若。)
        卷发如虿。
        我不见兮,
        言从之迈。
         (厉、虿、迈,祭部。)
        匪伊垂之,
        带则有馀。
        匪伊卷之,
        发则有
        我不见兮,
        云何盱矣!
         (余、 、 盱, 鱼部。)
         〔译文〕
        那位美男子,穿着黄色的狐皮 袍子。他的容貌不改常态,说起话 来出口成章。那位美女士,要出嫁到镐京去,万人空巷一起出去看热 闹。
        那位美男子,戴着束发的黑布 小帽和草斗笠。那位美女士,浓密 的头发呀直又长。我看不见她,我 的心里就不高兴
        那位美男子,耳朵上挂着宝石 的耳瑱。那位美女士,她的芳名叫 尹姞。我看不见她,我的心里闷得 慌。
        那位美男子,冠带子下垂两边 飘动。那位美女士,卷起的头发好 像蝎子尾巴上翘着。我看不见她, 真想和她走在一起。
        不是故意把冠带来下垂,那是 带子本来就很长呀。不是故意把头发往上卷,头发天生向上高扬。我看不见她,我的心中怎能不忧伤?
         〔评介〕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关于诗 之主旨,历来颇多争议。概而言之,约有三说。一曰 “刺诗说”。《毛诗 序》云: “《都人士》,周人刺衣服 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 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 今不复见古人也。”二曰“怀旧说”。 朱熹《诗集传》云:“乱离之后,人 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 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陈子展 《诗经直解》说:“《都人士》,平王 东迁,周人思西周之盛,不胜今昔 盛衰之感而作。”三曰“错简说”。王 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此诗第 一章与后四章词义均不同。“毛诗” 硬将它们合于一诗,“强装篇首,观 其取《缁衣》文作序,亦无谓甚矣。” 上述三说均有牵强附会之处。《毛 诗序》认为古人衣服“从容有常”、 “民德归壹”,而现在男女之服饰与 发式却颇不一致,故为“刺诗”。这 种以服饰、发式是否整齐划一来决 定社会兴衰的“标准”,显然是荒唐 的。何况诗中也看不出“刺”意来。 《诗集传》 “怀旧说”,亦属臆断之 词。诗中只有 “彼都人士”对“彼 君子女”的想念,而不是诗人对西周的怀念。至于“错简说”,则纯粹 是依据首章与末章词义有别这一 点,而实际上这前后两章是有联系 的。关键是未能正确理解首章中 “行归于周”中“行归”一词的意思。 “行归”一词,在《诗经》中多指女 子出嫁。如《邶·泉水》、《鄘风 ·蝃 》、 《卫风·竹竿》等诗中皆 有“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之句。 这里的 “行”,均指女子出嫁。《齐 风·南》“齐子由归”,《周南·桃 夭》“之子于归”,其中的“归”,也 都指女子出嫁。故本诗首章中“行 归于周,万民所望”,其意即为:那 位美女士要出嫁到镐京去 (与“彼 都人士”成婚),万人空巷一起出去 看热闹。所以,“错简说”也是站不 住脚的。揣摹诗意,这首诗实际上 是赞美贵族子弟娶亲的贺婚歌。但 它没有突出贺婚场面的描写,而是 侧重表现了在未成婚礼前男子对 女子的百般思念渴望之情,大有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五章诗分别描写 “彼都人士” 与“彼君子女”的服饰与发式之美, 以及“彼都人士”的内心活动。首 章写那位美男子的外在美。(“狐裘 黄色,其容不改”),和内在美(“出言有章”),是一位才貌双全, 出类拔萃的贵族青年。这样的美男 子,其所娶之女当然也就非同一般 了,“万民所望”的观看出嫁场面便 透露了这个消息。二章分别写美男 子的特殊打扮(“ 笠缁撮”: 笠, 沙草编的帽子。缁撮: 束发用的黑 布小帽。) 和美女士的奇异发式(“绸直如发”:绸,头发多貌),以 及美男子未见美女士时的焦灼不 快之情。此章至末,句式与内容基 本相似,反复描写“彼都人士”的 服饰之美与“彼君子女”的发式之 美,反复咏叹 “彼都人士” 不见 “彼君子女”的忧伤情怀,十分真切 而细腻地写出了这对贵族青年男 女之间那种炽热而痴情的爱。
        此诗全用赋法,紧紧抓住男女 主人公不同的外貌特征反复描写, 同时采用虚实结合之手法,将人物 外貌与人物内心交错描写,更切婚 娶实际,人物形象亦更丰满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