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 ① 。(《淮南子·说山训》) 【注释】 ①一言之当:一句恰当的话,即一个正确的判断。 【译文】 得到上万人的军队,不如听到一个正确的判断。 【评说】 语言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说话”,不论是嘴上的还是纸上的。这里告诉我们:首先,...
一言值万兵。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 ① 。(《淮南子·说山训》) 【注释】 ①一言之当:一句恰当的话,即一个正确的判断。 【译文】 得到上万人的军队,不如听到一个正确的判断。 【评说】 语言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说话”,不论是嘴上的还是纸上的。这里告诉我们:首先,
夫言者,所以通 ① 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喑 ② 者不言,聋者不闻,既喑且聋,人道不通,故有喑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岂独形骸 ③ 有喑聋哉?心志亦有之。夫指之拘 ④ 也,莫不事 ⑤ 申 ⑥ 也,心之塞也,莫知务 ⑦ 通也,不明于类也。(《淮南子·泰...
明于类。夫言者,所以通 ① 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喑 ② 者不言,聋者不闻,既喑且聋,人道不通,故有喑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岂独形骸 ③ 有喑聋哉?心志亦有之。夫指之拘 ④ 也,莫不事 ⑤ 申 ⑥ 也,心之塞也,莫知务 ⑦ 通也,不明于类也。(《淮南子·泰
发一端 ① ,散无竟 ② ,总 ③ 一筦 ④ ,周八极 ⑤ ,谓之心 ⑥ 。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 ⑦ 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 ⑧ 。(《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 ①一端:要点。②竟:同“境”,边境。③总:总括、汇集。④筦(guǎn):“管”的异体字,途径,渠道。...
思有术。发一端 ① ,散无竟 ② ,总 ③ 一筦 ④ ,周八极 ⑤ ,谓之心 ⑥ 。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 ⑦ 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 ⑧ 。(《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 ①一端:要点。②竟:同“境”,边境。③总:总括、汇集。④筦(guǎn):“管”的异体字,途径,渠道。
尝 ① 被甲免射者,被 ② 而入水;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 ③ 火;可谓不知类矣。(《淮南子·说林训》) 【注释】 ①尝:曾经。②被:披。③蒙:覆盖。 【译文】 曾经披甲而避免了被箭射伤的人,(现在)披甲入水;曾经抱着壶渡水的人,(现在)抱着壶去盖火。这都是陷入“...
披甲防水。尝 ① 被甲免射者,被 ② 而入水;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 ③ 火;可谓不知类矣。(《淮南子·说林训》) 【注释】 ①尝:曾经。②被:披。③蒙:覆盖。 【译文】 曾经披甲而避免了被箭射伤的人,(现在)披甲入水;曾经抱着壶渡水的人,(现在)抱着壶去盖火。这都是陷入“
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 ① 端 ② ,见端不如见本分 ③ 。小辩而察,见端而明。(《荀子·非相》) 【注释】 ①见:同“现”,显示。②端:头绪、方面。③本分:固有的根本。 【译文】 所以说君子必须能言善辩。辩论细节不如揭示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固有的根本。...
君子必辩。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 ① 端 ② ,见端不如见本分 ③ 。小辩而察,见端而明。(《荀子·非相》) 【注释】 ①见:同“现”,显示。②端:头绪、方面。③本分:固有的根本。 【译文】 所以说君子必须能言善辩。辩论细节不如揭示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固有的根本。
譬称 ① 以喻之。(《荀子·非相》) 【注释】 ①譬称:比喻说明,“譬”是比喻。 【译文】 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使别人理解事理。 【评说】 “譬称以喻之”即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式由来已久。中国古人常用的譬喻,是指一种在辩论中常用的推理论证方式,比今天用作文...
比喻论证。譬称 ① 以喻之。(《荀子·非相》) 【注释】 ①譬称:比喻说明,“譬”是比喻。 【译文】 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使别人理解事理。 【评说】 “譬称以喻之”即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式由来已久。中国古人常用的譬喻,是指一种在辩论中常用的推理论证方式,比今天用作文
赏不欲 ① 僭 ② ,刑不欲滥 ③ 。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有过,宁僭无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 ④ 。(《荀子·致士》) 【注释】 ①不欲:不要。②僭:超越本分,过分。③滥:滥用、过头。④淫:犯罪者。 【译文】 奖赏不要过分,刑罚不要滥用。奖赏过分...
选言推理。赏不欲 ① 僭 ② ,刑不欲滥 ③ 。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有过,宁僭无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 ④ 。(《荀子·致士》) 【注释】 ①不欲:不要。②僭:超越本分,过分。③滥:滥用、过头。④淫:犯罪者。 【译文】 奖赏不要过分,刑罚不要滥用。奖赏过分
世俗之为说者曰:“主道利周 ① 。”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 ② 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唱默则民无应也,仪隐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 ③ 也。若是,则与无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 ④ 矣;上端诚,则...
对比反驳。世俗之为说者曰:“主道利周 ① 。”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 ② 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唱默则民无应也,仪隐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 ③ 也。若是,则与无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 ④ 矣;上端诚,则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 ① 贤 ② ,仁也;贱 ③ 不肖 ④ ,亦仁也。言而当,知 ⑤ 也;默而当,亦知 ⑥ 也。故知 ⑦ 默犹知 ⑧ 言也。(《荀子·非十二子》) 【注释】 ①贵:重视、崇尚。②贤:有道德有才能的。③贱:鄙视、轻视。④不肖:不贤。⑤⑥知:通“智”,意...
信疑皆信。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 ① 贤 ② ,仁也;贱 ③ 不肖 ④ ,亦仁也。言而当,知 ⑤ 也;默而当,亦知 ⑥ 也。故知 ⑦ 默犹知 ⑧ 言也。(《荀子·非十二子》) 【注释】 ①贵:重视、崇尚。②贤:有道德有才能的。③贱:鄙视、轻视。④不肖:不贤。⑤⑥知:通“智”,意
陈嚣问孙卿子 ① 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② ,然则又何以 ③ 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孙卿子曰:“非女 ④ 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 ⑤ 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
直接反驳。陈嚣问孙卿子 ① 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② ,然则又何以 ③ 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孙卿子曰:“非女 ④ 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 ⑤ 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
小马大目,不可谓大马;大马之目眇,可谓之眇 ① 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故决指而身死,或 ② 断臂而顾 ③ 活。类不可必推。(《淮南子·说山训》) 【注释】 ①眇(miǎo):瞎了一只眼。②或:有的人。③顾:反而、却。 【译文】 小马虽然有大眼睛,不能称为“大马...
类不可必推(一)。小马大目,不可谓大马;大马之目眇,可谓之眇 ① 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故决指而身死,或 ② 断臂而顾 ③ 活。类不可必推。(《淮南子·说山训》) 【注释】 ①眇(miǎo):瞎了一只眼。②或:有的人。③顾:反而、却。 【译文】 小马虽然有大眼睛,不能称为“大马
病者寝席,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 ① 藉 ② ,所以救钧 ③ 也。貍头愈鼠 ④ ,鸡头已 ⑤ 瘘 ⑥ ,虻散积血,斫 ⑦ 木愈龋,此类之推者也。膏之杀鳖,鹊矢 ⑧ 中 ⑨ 猬,烂灰生蝇,漆见蟹而不干(于),此类之不推者也。推与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淮南子·...
推与不推。病者寝席,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 ① 藉 ② ,所以救钧 ③ 也。貍头愈鼠 ④ ,鸡头已 ⑤ 瘘 ⑥ ,虻散积血,斫 ⑦ 木愈龋,此类之推者也。膏之杀鳖,鹊矢 ⑧ 中 ⑨ 猬,烂灰生蝇,漆见蟹而不干(于),此类之不推者也。推与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淮南子·
溺者 ① 入水,拯者 ② 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者则异。(《淮南子·说山训》) 【注释】 ①溺者:掉进水里的人。②拯者:救人的人。 【译文】 溺水的人掉入了水里,救他的人也跳入水里,大家都入水里是一样的,但他们入水的原因却截然不同。 【评说】 “溺者”、...
入水者异。溺者 ① 入水,拯者 ② 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者则异。(《淮南子·说山训》) 【注释】 ①溺者:掉进水里的人。②拯者:救人的人。 【译文】 溺水的人掉入了水里,救他的人也跳入水里,大家都入水里是一样的,但他们入水的原因却截然不同。 【评说】 “溺者”、
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脱;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人食礜石 ① 而死,蚕食之而不饥;鱼食巴菽 ② 而死,鼠食之而肥。类不可必推。(《淮南子·说林训》) 【注释】 ①礜(yù)石:味辛、有毒、可作中药的一种矿石。②巴菽:巴豆,是一种中草药...
类不可必推(二)。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脱;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人食礜石 ① 而死,蚕食之而不饥;鱼食巴菽 ② 而死,鼠食之而肥。类不可必推。(《淮南子·说林训》) 【注释】 ①礜(yù)石:味辛、有毒、可作中药的一种矿石。②巴菽:巴豆,是一种中草药
类不悖 ① ,虽久 ② 同理。(《荀子·非相》) 【注释】 ①悖:相冲突。②久:时间上的绵延。 【译文】 只要事物的类不错乱,尽管时间相差很远,它们也还是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 【评说】 这里指出的是进行“以类度类”推理的理论依据,即:同类的事物必然有相同的...
同类同理。类不悖 ① ,虽久 ② 同理。(《荀子·非相》) 【注释】 ①悖:相冲突。②久:时间上的绵延。 【译文】 只要事物的类不错乱,尽管时间相差很远,它们也还是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 【评说】 这里指出的是进行“以类度类”推理的理论依据,即:同类的事物必然有相同的
以类度 ① 类。(《荀子·非相》) 【注释】 ①度:推测。 【译文】 以一类事物中的某对象去推测这类事物中的其他对象。 【评说】 这是对于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的高度概括的表述。荀子主张用类概念作为衡量对象的准则,用类概念来辨别事物和事理的异同。这是很有...
以类度类。以类度 ① 类。(《荀子·非相》) 【注释】 ①度:推测。 【译文】 以一类事物中的某对象去推测这类事物中的其他对象。 【评说】 这是对于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的高度概括的表述。荀子主张用类概念作为衡量对象的准则,用类概念来辨别事物和事理的异同。这是很有
辩则尽 ① 故。(《正名》) 【注释】 ①尽:全部。 【译文】 论辩时要把全部的原因和根据都摆出来。 【评说】 这是荀子对于一个正确的合乎逻辑的辩论的总的要求。发表自己的主张,应该摆出全部的、充足的理由。“尽故”指出了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在论证中的重要作...
辩则尽故。辩则尽 ① 故。(《正名》) 【注释】 ①尽:全部。 【译文】 论辩时要把全部的原因和根据都摆出来。 【评说】 这是荀子对于一个正确的合乎逻辑的辩论的总的要求。发表自己的主张,应该摆出全部的、充足的理由。“尽故”指出了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在论证中的重要作
辨 ① 异而不过 ② ,推类 ③ 而不悖。(《荀子·正名》) 【注释】 ①辨:辨别。②过:过错。③推类:根据类来进行推理。 【译文】 辨别事理的异同而不要有错误,根据类来进行推理而不要违反各种规律、规则。 【评说】 推类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
推类不悖。辨 ① 异而不过 ② ,推类 ③ 而不悖。(《荀子·正名》) 【注释】 ①辨:辨别。②过:过错。③推类:根据类来进行推理。 【译文】 辨别事理的异同而不要有错误,根据类来进行推理而不要违反各种规律、规则。 【评说】 推类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
持 ① 之有故 ② 。《荀子·非十二子》 【注释】 ①持:持论,主张。②故:根据。 【译文】 坚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一定要有根据。 【评说】 提出和坚持某种见解和主张,一定要有根有据,因为任何一个论点,都要有充足的论据支持。报载某贪官为自己被黑社会腐化的行...
持之有故。持 ① 之有故 ② 。《荀子·非十二子》 【注释】 ①持:持论,主张。②故:根据。 【译文】 坚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一定要有根据。 【评说】 提出和坚持某种见解和主张,一定要有根有据,因为任何一个论点,都要有充足的论据支持。报载某贪官为自己被黑社会腐化的行
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 说话一定要符合道理。 【评说】 成语“言之成理”由此而来。这句千古名言,至今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心里和口头,成为规范人们思维和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说话、辩论要合乎道理、合乎逻辑。人们常说:话...
言之成理。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 说话一定要符合道理。 【评说】 成语“言之成理”由此而来。这句千古名言,至今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心里和口头,成为规范人们思维和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说话、辩论要合乎道理、合乎逻辑。人们常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