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 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 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 亦莫我闻。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的逃亡者之歌,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无依无 靠、尚未成年的乞儿 (王照圆《诗问》引牟相廷说),作者借乞儿之 口,用自述的方式描绘了周室东迁以后,王都附近流民成群、食宿无着 的生活惨象。通过这一惨象,揭露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于哀叹 声中发出了对当时社会的血泪控诉。
全诗共分三章。每一章都用相同的起兴手法开头,言此物及他物, 通过对依附蔓延在河岸边(“浒”、“涘”、“漘”三字通作河岸边解) 的绵绵 葛藟——种野藤的反复咏叹,反衬出逃亡者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生 活窘境,使读者从草木尚有依附,人却无地容身这一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之中,体味出频繁的战乱与灾荒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沉苦难,从而自心 底激起一种无比的愤慨与深切的同情之感。
三章诗的内容是紧密关联的,语调上也颇为近似——都是逃亡者在 遭受时人白眼之后发出的悲鸣。它就象一组带旁白的纪实性电影画面, 不仅形象地刻划了被乞儿尊作“父”、“母”、“昆” (兄) 的三个不同求告对 象神态各异的吝啬嘴脸,而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展示了乞儿在求 乞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绘声绘色地将逃亡者心中的酸辛苦涩连同着 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一一抖落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懂得给人以尊敬在社交中的作用,因 此,当那双乞求之手小心翼翼地伸向一个男人时,便羞怯怯地叫了人家 一声“父亲”。可惜孩子的机灵未能取得效果,对方或因不肯施舍,呈因 爱莫能助,竟白白地捡了个便宜扬长而去!“男人的心肠都是硬的”,乞 儿碰壁之后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来宽慰自己。于是,他又怀着新的希望 将目光投向了一位女性:“亲爱的妈妈,请给我一点吃的吧!”遗憾的是, 这个女人的心肠竟一点也不比男人软,非但不肯给予接济,反而极不友 好地羞辱和嘲弄了他一番。当事实证明自己刚才的经验并非正确时,乞 儿的心中就象打翻了五味瓶,那种不可名状的痛苦和愤恨便在一句“谓 他人母,亦莫我有” (按:“有”通“友”,“莫我有”即对我极不友好) 哀号 声中疾喷而出了! 接连两次失败,使得乞儿求食的情绪一下子从高峰跌 到了谷底。他第三次信口将人称作大哥,完全是一种在辘辘饥肠驱使下 所作的病急乱投医式的试探,较之前两次,带有更多的盲目成份。又一 张冷漠无情的面孔从乞儿眼前晃过去了,他心中残留的那一丝儿侥幸意 念至此已经彻底破灭! 于是,人们听到的那最后一声哀叹,也就显得格 外地凄凉和悲愤。
这就是《葛藟》为我们提供的一组凄惨的镜头。透过这些镜头,我 们完全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全貌。诗,虽然在乞儿那撕肝裂肺般的哀鸣 声中结束了,但它在读者们心中掀起的波澜,却久久不能平息; 它将永 远引导人们去回顾、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