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笱

Ctrl+D 收藏本站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 其鱼鲂��。 齐子归止, 其从如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齐·敝笱》无情揭露了齐襄公与文姜兄妹私通的丑恶,讽刺 文姜糜烂无耻,放荡不羁的腐朽生活; 对鲁桓公不能禁止文姜行淫乱之 事,表示了极大不满和痛恨。
        《左传》中记叙鲁桓公将要与文姜如齐之时, 鲁国大夫申��曰:“女 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乱。易此,必败。”其中“渎”字指的 是: 男有妻,女有夫,不能轻易亵渎之。可见“渎”乃猥亵,淫乱,通奸 之意。“易此”的“易”字作违反讲。也就是说,男女违反礼义,会贻害无 穷的。齐襄公与文姜乃同胞兄妹。若一般各有家有室的男女苟合成奸 ,尚“易此,必败。”的话,那么,亲兄妹之间淫乱,通奸则是大逆不道 了。
        正是此次文姜与鲁桓公如齐,齐襄公与文姜通奸被鲁桓公察觉,“公 谪之,以告。”齐襄公大怒,便差公子彭生在桓公乘坐的车子上拉杀他, 桓公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敝笱》主要记述了文姜返回齐国后与襄公荒淫无耻的秽行。按周 朝的礼节,嫁后的女子若回母家省亲,必须由其双亲向夫家提出申请, 得到夫家允许,方可堂堂正正地归返。如果擅自返归,则会被时人讥 笑,谓之有失礼义。而作为鲁国国君之妻,齐国国君之妹的文姜,竟敢 冒天下之大不韪,于鲁桓公“十八年春,(前六九四年)”由鲁桓公陪同, 在众多随从簇拥下,公然回到了齐国。
        文姜一到齐国,便与“齐侯通焉。”“通”是通奸之意。由此可知,这 两个丧失人伦,身为统治者的兄妹,在文姜未嫁之前就勾搭成奸了。及 至下嫁鲁桓公之后,仍然旧情难忘。这样揭露,正是把统治者们的放荡 丑行,逆情悖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给予无情地鞭挞。统治者们置羸 老遍地僵卧,饿殍满道充塞的惨景于不顾,因而百姓才发出“知我如 此,不如不生”的感叹,表示了极大愤慨。他们生活糜烂,是造成广大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重要原因。作者撕下统治者的遮羞布,把他们的罪 恶赤裸裸地公之于众,可见其讽刺之深刻,揭露之彻底!
        《敝笱》通过“一唱三迭”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文姜的厚颜无耻,放 浪无拘。深刻指出兄妹二人通奸、荒秽是造成齐国、鲁国灾难的重要原 因,激起人民无比愤怒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毛诗正义》云:“敝,败也。”口语乃 “”、“破”之意。“笱”是捉鱼的网 (或鱼篓)。“鲂鳏”指鱼。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子”在秦汉以前不单指男性,也指女性。 比如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一句中的“帝子”就是 指女神湘夫人。本诗中“齐子”指文姜。“止”字是语气助词,“从”是“随从” 。第一章译为: 鲁桓公好比破旧的鱼网,放在桥梁上捉鱼,文姜好比水 中的鲂鳏鱼,破鱼网怎能捉得住鱼呢? 如今文姜要回齐国会见哥哥,她 的随从象云一样多!
        第二章中前两句, 已换取了“鲂��”中的一个字, 可解释成“身厚头 大”。第三章亦是第二句中“鲂鳏”换成“唯唯”。“唯唯”形容鱼行相随。 三、四两句中“其从如云”里的“云”字分别由第二章中的“雨”,第三章的 “雨”替代,其余句词相同。这种一唱三迭”的手法运用,使内容层层推 进,既便于歌唱,又使中心突出。使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诗的三章中,无论是起兴的前两句写的鱼,还是后两句最后一句 中比义的“云”“雨”“水”,都是符合事物先后顺序而精心安排的。
        第一章中的“鲂鳏”若比成小鱼,正象《左传》所云:“以为小鱼易 制,喻文姜易制。”就不难想象文姜初嫁至鲁,尚存温顺之情,鲁桓公易 于掌握她。 第二章中的“鲂��”则指身厚头大之大鱼。 文姜入鲁, 一则凭 借齐国是大国,二则随从既盛又多,三则已窥探出鲁桓公之软弱可欺, 因此鲁桓公更不好对付她了。第三章中的“唯唯”,这个迭字的意思是 “行相随顺”之意。在此指鱼的自由自在,随意往来。《毛诗正义》云: “上二章言鱼名,此章言鱼貌。”因此,“唯唯”的比喻义指文姜出鲁返齐, 由齐回鲁已是天行空也。
        “其从如云”,“其从如雨”,“其从如水”三句均为章末尾句。《笺》 云:“云之行顺风耳。”又云:“如雨,言无常,天下之,则下; 天不下,则 止。”又云:“水之性,可停可行。”“云”“雨”、“水”皆含比义。意在喻文姜 之随从的态度、行为。随从们如云之行顺风,入鲁后步文姜后尘,亦步 亦趋与之一同作恶; 文姜之姪娣们 (即随从) 善恶如雨随天变,行动皆 文姜指使; 侍御贱妾(乃文姜随从) 们看文姜脸色行事,如水之性可停 可行一样。无论返齐,还是回鲁,一呼百诺,行停自如。
        《敝笱》中“兴”、“比”结合巧妙,二者相得益彰。既使形式为内容服 务,又使主题不断向纵深发展。本诗不但深刻揭露了文姜肮脏龌龊的罪 恶勾当,也嘲讽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的软弱,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真可 谓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