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桑中

Ctrl+D 收藏本站

        
        爰采唐矣?①   菟丝采哪方哟?
        沬之乡矣。②   卫国的沫乡哟。
        云谁之思?    心中想着哪个?
        美孟姜矣。③   美丽的孟姜哟。
        期我乎桑中,④  等候我啊在桑中,
        要我乎上宫,⑤  和我约会到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直到淇水还相送哟。
        
        爰采麦矣?    哪方去采麦哟?
        沫之北矣。    卫国沬乡北哟。
        云谁之思?    心中想着哪个?
        美孟弋矣。    美丽的孟弋哟。
        期我乎桑中,   等候我啊在桑中,
        要我乎上宫,   和我约会到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直到淇水还相送哟。
        
        爰采葑矣?⑥   哪方去采葑哟?
        沬之东矣。    卫国沫乡东哟。
        云谁之思?    心中想着哪个?
        美孟庸矣。    美丽的孟庸哟。
        期我乎桑中,   等候我啊在桑中,
        要我乎上宫,   和我约会到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直到淇水还相送哟。

        
        【注】 ①爰: 于何处。唐: 菟丝子,蔓生植物。②沬(mei):卫邑 名,在商代故都朝歌郊。③孟: 排行居长者。姜: 姓,后文“弋”、“庸”同。④桑中: 即桑林,男女聚会场所。⑤上宫: 指社庙。⑥葑: 芜菁
        
        这是一首歌唱幽期密约的诗。有人根据诗中 “采葑”、“采麦” 之说,认为抒情主人公是普通劳动者; 也有人根据“姜”、“弋”、“庸”为贵族姓氏,认为诗中人乃贵族男女。然而男女之间,爱欲存焉,原是没有阶级性的。所以,确定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对于这一首诗,无关宏旨,诗中没有明确交代,读者也没有纠缠的必要。倒是此诗的情辞音节之美,在三百篇中不可多得,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
        诗三章,每章前四句都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唱出来的,又都是以采集植物起兴的 (采唐、采麦、采葑) 。不少研究者早已指出,以渔鱼隐射性爱,以饮食隐射性爱,在诗经中屡见不鲜。其实何止于此。从采集植物兴起求爱、相思,就是另一种自然联想,这在《“关雎”》、《“卷耳”》中便有表现; 至于后世乐府中的“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现代民歌的“我有心摘一朵戴,又怕栽人将我骂”,都可遥相印证。所以这诗一起就兴致勃勃,而又别有用心。读者联系下两句,对于个中妙处不难心领神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这种反复问答,最有歌味,能尽抑扬顿挫之致,比直接地宣布要动人得多。“孟姜” (犹言姜家大姐下同)“孟弋”、“孟庸”在这里是美人的同意语,又是爱人的代称(不必是真名实娃)。在媵妾制的时代,长姊地位特殊; 而大家闺秀,别具姿。故诗中称谓有着时代的烙印,在当时能唤起一种特别的美感,又饱含着诗人的柔情蜜意。
        直接涉及幽期密约的是诗章的后三句。诗人用了一种回忆遐想的语调,一口气唱出了心爱的姑娘“期我”、“要 (邀) 我”及 “送我”的整个儿的约会过程,极有层次。这表现既是淋漓尽兴的,又是颇为含蓄的。桑中之期,上宫相邀,诗中只点到为止,至于其间唯有天知的柔情蜜意,一概略去,以下便说到淇水相送。比起后人戏文中的“软玉温香抱满怀”之类露骨描画,真不知有几多空灵。关于桑中与上宫,说者多有分歧。孙作云以为桑中即卫地的桑林之社 (桑为社树) ,上宫即社庙。当时的庙会,即男女青年约会场所。其说最为通达。诗人把桑中相期之苦情,上宫相会之乐事,淇水远送的缠绵 (这最末一句使人联想到《氓》中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恋爱描写) ,一古脑儿留给读者自行玩味,尤有悠悠不尽的韵味。
        诗的前四句是整齐的四言句,而到末三句却依次作五五七言句,这是典型的逐渐增字永言的作法。诗人本不难运用齐言形式,如末句就可以作“送我乎淇上”,与上二句划一。却偏偏要增衬“之”、“矣” 两个语辞,这显然是有意为之。何以如此?盖兴会所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诗大序》) ,使此诗从头到尾,洋洋乎愈歌愈妙,真欲令人手舞足蹈了。此外,每章前四句略有易辞之处,而末三句则完全相同,这在今日多段的歌曲中还是习见的形式,相同的后一部分通常称之为“附歌”,往往主题之所在,故不厌其重。在演唱时,有时附歌须出以合唱,尤为撼人心旌。诗经时代如何演唱,虽已不可确征,然而用类推的方法,可得其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