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皇矣

Ctrl+D 收藏本站

        


        皇矣上帝,①    上帝光焰万丈长,
        临下有赫。②    俯视人间真明亮。
        监观四方,③    洞察全国四方事,
        求民之莫。④    瞭解民间疾苦状。
        维此二国,⑤    想起夏商两朝末,
        其政不获。⑥    不得民心国危亡。
        维彼四国,⑦    思量四方诸侯国,
        爰究爰度。⑧    天下重任谁能当。
        上帝耆之,⑨    上帝意在岐周国,
        憎其式廓。⑩    有心扩大它封疆
        乃眷西顾,(11)   于是回头望西方
        此维与宅。(12)   同住岐佑周王。
        
        作之屏之,(13)   砍掉杂树辟农场
        其菑其翳。     枯枝朽木全扫光。
        脩之平之,     精心修剪枝和叶,
        其灌其栵。(14)   灌木丛丛新枝长。
        启之辟之,     开出道路土地
        其柽其椐。(15)   除尽柽椐路通畅。
        攘之剔之,(16)   剔去树留好树,
        其其柘。(17)   留下山桑和黄桑。
        帝迁明德,(18)   上帝卫护明德主,
        串夷载路。(19)   犬戎败逃走仓皇
        天立厥配,(20)   上天立他当天子
        受命既固。(21)   政权巩固国兴旺。
        
        帝省其山,(22)   上帝视察岐山阳,
        柞棫斯拔,(23)   柞棫小树都拔光,
        松柏斯兑。(24)   松柏直立郁苍苍
        帝作邦作对,(25)  上帝建立周王国
        自大伯王季。(26)  太伯王季始开创。
        维此王季,     这位王季好品德,
        因心则友。(27)   对兄友爱热心肠。
        则友其兄,     王季热心爱兄长
        则笃其庆,(28)   他使周邦福无疆
        载锡之光。(29)   天赐王位显荣光。
        受禄无丧,     永享福禄保安康
        奄有四方。(30)   统一天下疆域广。
        
        维此王季,     这位王季真善良,
        帝度其心,     天生思想合政纲,
        貊其德音。(31)   他的美名播四方。
        其德克明,     他能明辨是和非,
        克明克类,(32)   区别坏人和善良,
        克长克君。     堪称师范好君王。
        王此大邦,     在此大国当君王,
        克顺克比。(33)   上下和顺人心向。
        比于文王,(34)   到了文王接王位,
        其德靡悔。(35)   人民爱戴德高尚
        既受帝祉,(36)   既受上帝赐福禄,
        施于孙子。(37)   子孙万代绵绵长。
        
        帝谓文王,     上帝启示周文王,
        无然畔援,(38)   不要暴虐休狂妄,
        无然歆羡,(39)   莫羡他人当自强,
        诞先登于岸。(40)  先据高位路康庄。
        密人不恭,(41)   密人态度不恭顺,
        敢距大邦,(42)   竟敢抗拒周大邦,
        侵阮徂共。(43)   侵阮袭共太猖狂
        王赫斯怒,(44)   文王勃然大震怒,
        爰整其旅,     整顿军队去抵抗,
        以按徂旅。(45)   阻止敌人向莒闯。
        以笃于周祜,(46)  周族福气才巩固,
        以对于天下。(47)  民心安稳定四方。
        
        依其在京,(48)  周京军队真强壮,
        侵自阮疆。    从阮班师凯歌扬。
        陟我高冈,(49)  登上岐山远瞭望,
        无矢我陵,(50)  没人敢占我山冈
        我陵我啊;    高山大陵莽苍苍;
        无饮我泉,    没人敢饮我泉水
        我泉我池。    清泉绿池水汪汪。
        度其鲜明,(51)  规划山头和平原,
        居岐之阳,(52)  定居岐山面向阳
        在渭之将。(53)  紧靠渭水河边旁。
        万邦之方,(54)  你为万国作榜样,
        下民之王。    天下人民心向往
        
        帝谓文王,    上帝告诉周文王,
        予怀明德,(55)  美好品德我赞赏
        不大声以色,(56) 从不疾言和厉色,
        不长夏以革;(57) 遵从祖训依旧章;
        不识不知,(58)  好象不知又不觉,
        顺帝之则。    顺乎天意把国享。
        帝谓文王,    上帝又对文王说,
        询尔仇方,(59)  团结邻国多商量,
        同尔兄弟;    联合同姓国王
        以尔钩援,(60)  用你大钩和戈刀,
        与尔临冲,(61)  临车冲车赴战场
        以伐崇墉。(62)  讨伐崇国削殷商。
        
        临冲闲闲,(63)  临车冲车声势壮,
        崇墉言言。(64)  崇国城墙高又长。
        执讯连连,(65)  捉来俘虏连成串,
        攸馘安安。(66)  割下敌耳装满筐。
        是类是祃,(67)  祭祀天神胜利
        是致是附,(68)  安抚残敌招他降,
        四方以无侮。   各国不敢侮周邦。
        临冲茀茀,(69)  临车冲车威力强,
        崇墉仡仡。(70)  崇国城墙高又长。
        是伐是肆,(71)  冲锋陷阵士气旺,
        是绝是忽,(72)  消灭崇军有威望,
        四方以无拂。(73) 各国不敢再违抗。


        

(程俊英译)


        
        【注】 ①皇: 光明伟大。②赫: 明亮的样子。③监: 视,视察。 ④莫: 通瘼,疾苦。⑤二国: 指夏、商二朝。一说:二为上之误,上国指商朝。⑥获: 得 ⑦四国: 四方各国。⑧究: 寻究。度: 谋度。⑨: 耆: 通惜、指,意向。⑩式廓: 规模。一说,式: 用。廓: 大。式廓即因而加大。(11)眷: 眷念。西顾: 注意西方,指注意歧周。(12)宅: 居住。句意为上帝与周王居住在一起。意即上帝保佑周王。(13)作: 通 斫,砍伐。屏: 屏除。(14)栵(li) : 斩而复生之树、(15)柽(cheng) : 木名,又名西河柳观音柳。据(ju): 木名,又名灵寿木。(16)攘: 攘除。剔: 挑选。(17) (yan): 木名、 即山桑。 柘 (zhe) : 木名, 即黄桑。 (18)明德: 有明德之人,此指太王。(19)串夷: 即昆夷、又称犬戎。载:则。路: 通露,失败。(20)配: 辅佐。句意为天立君王以辅佐上帝。(21)固: 坚固、巩固。(22)省: 视察。(23)柞 (zuo) : 木名,即柞栎。棫 (yu):木名,即柞。(24)兑: 直。(25)作: 建立。对: 配: 指辅佐上帝的君主。(26)大伯: 太王的长子,即太伯。王季: 太王的少子,即季历。此外,太王还有次子仲雍。太伯、仲雍为使季历继承王位,逃往吴地。太王死后,季历继位。(27)因: 借为姻。姻心: 亲热之心。(28)笃: 厚、多。庆: 福。(29)载: 乃、就。锡: 赐。光: 光荣。(30)奄: 包括。(31) 貊 (mo) : 通莫,传布,传播。(32)类: 指善恶的种类。(33)比:通俾,服从。(34)比: 及,到。(35)悔: 恨。(36)祉: 福。(37)施 (yi) : 延续。(38)畔援: 通盘桓徘徊不前。(39)歆羡: 羡慕。(40)诞: 发语词。岸: 高岸,比喻有利地位。(41)密: 古国名,在今甘肃灵台县西。(42)距: 通拒,抗拒。大邦: 指周。(43)阮: 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县。徂: 到。共: 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县北。(44)赫: 大怒的样子。(45)按:抑制,阻止。旅: 通莒,古国名。(46)笃: 巩固。祜(hu): 福。(47)对: 通遂,安。(48)依: 凭借。京: 高丘。(49)陟 (zhi): 登。(50)矢:陈,陈兵。(51)度: 计算,计划。鲜原: 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县东。(52)歧: 歧山。阳: 山的南面。(53)将: 旁边。(54)方: 法则,典范。(55)怀: 归向、趋向。明德:指文王之美德。(56)以: 与。色: 严厉的脸色。(57)不长: 不尊尚。夏: 夏楚,体罚学生的工具。革: 鞭革,体罚犯人的刑具。句意为不崇尚棍棒、皮鞭,即不靠暴力建立自 己的威信。(58)不识不知: 不知不觉。(59)询: 谋划,商议。仇方: 邻国。(60)钩: 兵器、似剑而曲。援: 戈上的横刃。(61)临: 从上面攻城之战车。冲: 从旁边攻城之战车。(62)崇: 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沣水县西。墉: 城墙。(63)闲闲:强盛的样子。(64)言言: 高大的样子。(65)讯: 俘虏。连连。接连不断的样子。(66)攸: 所。馘 (guo):被割下的敌人的左耳,用以计功。安安: 从容不迫。(67)类: 祭天。禡(ma): 祭神。(68)致: 招致。附: 通拊,安抚。(69)茀茀:强盛的样子。(70)仡仡: 同屹屹,高耸的样子。(71)肆: 通袭。(72)忽: 消灭。(73)拂: 抗拒。
        
        本诗是周人五篇开国史诗中篇幅最长的一篇,有两条明显的线索贯串全篇: 一是事件发展顺序的历史线索,一是宗教观念渗透于诗中所形成的思想线索。两条线索密切交织,使篇幅虽长而不散,头绪虽多而不乱。
        就历史线索看,本诗主要写了以下史实: 古公亶父迁岐营建,打败犬戒; 王季修德进业,广有四方,国势迅速壮大; 文王讨伐不恭的密、崇,周终于成为天下无敌的万邦之首。可以看出,本诗与《大明》一样,也是以周民族自太王至文王这段历史史实为反映对象,不过在取材上各有侧重而已。如果说《大明》重在写王季、文王的婚姻家庭,那么本篇则是重在反映亶父至文王征服敌国,“王此大邦”的政绩。
        就思想线索看,皇天无亲,唯德是铺的思想如同一条纽带内在地将全诗紧紧地联系起来。周人认为自己注意德行修养,敬事上帝,一定会得到上帝的嘉惠而代天行治。作为全诗思想总纲的第一章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观念: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他们认为代商而有天下是上帝的意志,人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这一现实。这种思想观念在以下各章中时有流露:叙公刘事则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叙王季事则是“维此王季,帝度其心”; 叙文王事则更进一步,先后三次出现“帝谓文王”,似乎文王具有无限的神灵,可以直接与上帝通话,代表上帝的意志。这种对于圣王的神化从主观上壮大了周人的力量,使他们对于自己的事业充满了自豪和信心。
        历史的叙述反映了作为人类童年艺术史诗的重要特征,而神学说教则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志。人类童年艺术的传统和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给这首史诗打上了特定的时代烙印。
        本诗在叙述史实方面富于变化,它不是一般地叙述太王、王季、文王的历史经历,而是选择他们每一个人最突出的史实加以表现。如太王则写其开辟周原,王季则写其与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文王则写其征伐敌国。这样既突出了各自的特点,符合历史的真实; 从诗歌角度看,又各有面貌,一章一个天地,整个诗歌呈现出规模宏阔,绰约多姿,变化中而有统一。
        由于在内容上各章之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章与章之间过渡上的跳跃之感。虽然如此,但并不显得突然,而是气脉贯通,衔接自然。如前四章写亶父、王季事,而后四章写文王事,因而形成第四、五章之间的大间隔。为了克服这一点,第四章在叙述王季事后写道: “此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很自然地引出文王。下章之意于此章出之,如同探马、斥候,给人带来千军万马将到的消息。
        此诗语言富于表现力,不但能够准确地传达其意,而且能够巧妙地传达其神。第六章写文王警告敌人不得侵扰,特色十分鲜明: 不但在 “高冈”、“陵”、“阿”、“泉”、“池”等字之前统统加上物主代词“我”而且特别将“我陵”、“我泉”加以重复,使人感到义正词严,寸土不让,活现出一个严正坚毅,凛然难犯的诗歌形象。末章写伐崇之战,形容战车、城墙,连用重言,有声有色,形象鲜明。写亶父开发岐下更为别致: 它不去具体描绘劳动过程和场面,而只是将有关的八个动词如“作” 、“屏”、“修” 、“平” 、“启” 、“辟” 、“攘”、“剔”并列排出,并在中间嵌入不同的树木之名,便使周人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精神跃然纸上。这样写既省去很多繁细的描述,又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因而更加耐心寻味。另外,写同一个劳动过程竟连用了八个表示不同动作的动词,充分展示出二千多年前语言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