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采苓采苓,
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
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
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
胡得焉?
(苓、巅、信,真部。言、旃、然、 焉,寒部。)
采苦采苦,
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
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
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
胡得焉?
(苦、下、与,鱼部。言、旃、然、 焉,寒部。)
采葑采葑,
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
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
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
胡得焉?
(葑、东、从,东部。言、旃、然、 焉,寒部。)
[译文]
“采甘草啊,采甘草,首阳山顶 上有甘草啊!”有人向你说假话,你 暂且不要相信它。抛开它吧,抛开 它吧! 暂且不要把它当真事。那个 人向你说假话,他又能得到什么 呢?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阳山下 面有苦菜啊!”有人向你说假话,你 暂且不要赞同它。抛开它吧,抛开 它吧!暂且不要把它当真事。那个 人向你说假话,他又能得到什么 呢?
“采蔓菁啊,采蔓菁,首阳山东 面有蔓菁啊!”有人向你说假话,你 暂且不要听从它。抛开它吧,抛开 它吧! 暂且不要把它当真事。那个 人向你说假话,他又能得到什么 呢?
[评介]
这是一首议论说理诗。全诗三 章,每章八句,在每章开头,都先 举出了一件很容易识破的撒谎的 事。本来甘草只适宜于生长在低湿 之处,不生于高山,而有人偏说首 阳山顶上有甘草;本来苦菜只生长在大田里,而有人偏说首阳山下有 苦菜; 本来蔓菁只生长在菜园里, 而有人偏说首阳山东有蔓菁。他们 的谎言是显而易见的。对待这些谎 言与骗子应该怎么办呢?诗人告诫 人们,遇事要认真思考,要提高警 惕。不要轻易相信它、赞同它、听 从它。而且当你不把它当真、不受 骗上当的时候,那些造谣生事的 人,他们的用心就不能得逞了,他 们也就无能为力了。诗用一种极普通的事情,说明了一个极普通而又 较深刻的道理,寓有一定的哲理 性。读了这首诗,不禁使我们很自 然地联想到那个具有寓言性质的 《放羊的孩子》的童话故事。它们的 寓意不是很相近吗?不同的只是此 诗是劝诫听谎话的人,而《放羊的 孩子》则是警告说谎的人。二者似 乎是异曲同工。因此我觉得这首诗 是否可以视为寓言诗的萌芽 呢?
本诗取材于生活小事,说理明 白浅显,所说明的道理又极普遍, 极平常。人人都可以作为生活中的 借鉴。似乎不能把它看作是诗人只 是特别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 而说的,那将会限制和缩小它的客 观价值。朱熹说:“此刺听谗之诗。”(《诗集传》)《毛序》说: “刺晋献 公也。献公好听谗焉。”他们用诗句 本身并未局限的范围来缩小了诗的寓言性。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 评这首诗时说:“《序》谓 ‘刺晋献 公好听谗言’,盖指骊姬事也。……诗意若此,所包甚广,所指亦非一 端,安见其必为骊姬发哉?但骊姬 则谗之尤者,晋献公则尤听谗之甚 者,故足以为戒也。”他的意见很精 辟,但可惜还不够。我们是否可以 再加上几句: 诗意若此,所指亦非 一端,安见其必为听谗与进谗者发 哉?但进谗为制造谎言之尤者,信 谗则尤信谎言之甚者,故足以为戒 也。这样是否才可以说更符合本诗的寓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