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攻》

Ctrl+D 收藏本站

     我车既攻,猎车修理已完工,


既同。马儿整齐速度同。


四牡庞庞,四匹公马多强壮,


驾言徂东。驾着猎车驶向东。



田车既好,猎车修得很完好,


四牡孔阜。四匹公马大又高。


东有甫草,东都甫田有草原,


言行。驾车行猎走一遭。



之子于苗,国王夏猎有排场,


选徒嚣嚣。清点随员闹洋洋。


建旐设旄(11),树起旗子插上旄,


搏兽于敖(12)。前往敖狩猎场。



驾彼四牡,诸侯驾着四马来,


四牡奕奕(13)。四马从容又轻快。


赤芾金舄(14),大红蔽膝金头鞋,


会同有绎(15)。共同会猎好气派。



決拾既佽(16), 扳指臂��都齐备,


弓矢既调。强弓利矢两相配。


射夫既同(17),猎罢射手都集中,


助我举柴(18)。助拣猎物抬又背。



四黄既驾,四匹黄马已驾上,


两骖不猗(19)。两旁骖马不偏向。


不失其驰(20),往来驰驱有章法,


舍矢如破(21)。一箭射出就杀伤。



萧萧马鸣,耳听马鸣声萧萧,


悠悠旆旌(22)。眼望旌旗悠悠飘。


徒御不惊(23),驭手机警又严肃,


大庖不盈(24)。野味满厨充嘉肴



之子于征(25),国王猎罢归京城,


有闻无声(26)。人马整肃寂无声。


允矣君子(27),真是圣明天子,


展也大成(28)! 会猎胜利大有成!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攻:通“工,整治,修理。②同:整齐。③庞庞:高大强壮的样子。④驾:驾车。言:语中助词。徂(cu):往。东:指东都雒邑。雒邑在周都镐京之东。⑤田车:打猎所乘的车子。田,通“畋”,打猎。⑥孔阜:十分高大肥壮。⑦甫草:广大丰茂的草地。甫,《韩诗》作“圃”。一说甫为地名,即圃田,一名原圃,在今河南中牟西南。宣王时在五畿内,后归郑国。⑧狩:特指冬天打猎。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这里指放火烧田打猎。⑨于:往。⑩选:通“算”,清点。一说具备的意思。徒:步卒。嚣嚣:形容声音嘈杂。(11)建:树,竖。设:陈旐:画着龟蛇的旗。旄:旗杆顶端饰牦牛尾的旗帜。(12)搏兽:“薄狩”的假借字。薄,语助词。敖:山名,在今河南成皋县西北。(13)奕奕:形容马行快而从容。(14)赤芾(fu):朱芾,红色蔽膝,诸侯之服。金舄(xi):即赤舄,黄红色的金头厚底鞋,诸侯所穿。(15)会同:古代诸侯觐见天子的专称。这里指诸侯参加宣王的狩猎活动。有绎:犹绎绎,形容人数众多,络绎不绝。(16)決:同“抉”,扳指,用象牙或兽骨制成,射箭时套在右拇指上,用以钩弦。拾:又名臂��(gou),用皮革制成,套在左臂上,射箭时用以护臂 佽(ci):齐备。(17)射夫:射箭的人。同:协同。一说,同,聚集。(18)举柴(zi):指堆积动物尸体。柴,“骴”的假借字,积,指动物积尸。(19)猗:应作“倚”,偏斜的意思。(20)驰:指驰驱的法则。(21)舍矢:放箭。如:同“而” 破:中,射中禽兽。(22)旆旌:泛指旗帜。(23)徒:步行的 御:驾车的。不:岂不,哪不。下同。 惊:当作“警”,指严肃地警卫着。一说不惊是不吵闹的意思。(24)大庖:指周王的厨房。盈:充满。《郑笺》:“不警,警也。不盈,盈也。反言之,美之也。”一说不盈是不满,表示周王取之有度,不贪婪。(25)征:行,这里指狩猎归来。(26)有闻:指听见队伍归来时的步伐及车轮滚动声。声:指步卒车夫的喧哗声。(27)允:信,诚,确实。君子:指周王。(28)展:义同“允”。大成:十分成功



[赏析] 《车攻》是一首写周宣王东狩的诗。


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成、康继业,号为盛世;昭、穆以后,国势日渐陵替;传至厉王,国事几不可收拾。姬静即位(公元前877年),是为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秋”《诗序》),享国四十六年,号称中兴


周以农业立国,但狩猎不废,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一年四季都有狩猎活动。不过这时的狩猎,却不像远古时代那样单纯,像有雄、雌之分一样,狩猎也有庶民、诸侯和王者之别。庶民之猎,是为谋取衣(兽皮)食(兽肉),诸侯之猎,有的是为了娱乐,有的则是借以进行军事训练、军事演习,乃至军事讹诈;王者之猎,往往是在礼的外衣掩盖下的准军事行动,有明显的政治性质。所谓狩猎队伍,也就是军队。《吉日》和这首《车攻》描述的就是周宣王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狩猎活动。


关于此诗背景,方玉润认为:“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假狩猎以慑服诸侯。《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墨子·明鬼》篇:“昔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数百乘。”证诸《竹书》与《墨子》,方说是可信的。


此诗八章,可分为六层。


第一章点明宣王东狩。是全诗的发端与总纲。车马是狩猎的主要工具,“东”是狩猎的去所。这四句的意思是:车马已经准备就绪,处所也已经确定,周王出发去猎场狩猎。东,一般解作“东都”,窃以为似指狩猎场所,即甫田与敖山。雒邑在周都镐京之东,甫田与敖山又在雒邑之东。


第二、三章写往甫、敖狩猎,极写车、马、旌旗之盛。古时天子诸侯均有猎苑,即孟子称做“囿”的天子猎苑方百里,诸侯方四十里。甫田即后来郑国的原圃。敖山离甫田百里。甫田与敖山当时可能都属周天子猎苑。本章除点明猎场外,极力铺叙车、马旌旗之盛。你看:数百辆戎车,千数匹战马、万数名士卒,组成狩猎大军,浩浩荡荡,行进在从镐京去甫、敖的路上,车轮滚滚,马鸣萧萧,旌旗飘扬。这充分显示出周王朝的威势与力量。


第四章写诸侯前来合猎。用车马服饰之盛,写出众诸侯的气派;“有绎”二字,点明前来会猎的诸侯之多。周厉王时,外族入侵,诸侯不朝。如果将那时情况同这次会猎情况作点对比,就可看出众多诸侯前来会猎的意义了。


第五、六章写射御之精。先看射夫形象:右拇指上套着兽骨做的扳指,左手臂上套着兽皮制的护袖,简直鲜明极了! 《诗经写人物,往往通过细节揭示人物身份、性格,写诸侯突出“赤芾金舄”,写射夫抓住护袖扳指,都是著例。写射技仅用“舍矢如(而)破”四字。《孟子·滕文公》:“王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而破。’所谓习于射御法也。”“舍矢而破”即一发中的,而且是在“范我驰驱”的情况下 一发中的,可见其射技之高超了。写御技也从两方面着笔:“两骖不猗(倚)”,赞御技之高;“不失其驰”,赞御德之美。我们今天讲职业道德,古人讲礼,讲规矩。打仗狩猎要守礼,射箭驾车也要守礼。他们甚至把礼放在生死之上。子路是因为系帽缨而死的;曾参死前坚持要把箦换掉,都是为了维护这个礼字。这位御手,“诡遇”能多获禽,可他不取;他要坚持驰驱的规矩,宁可少获禽。这两章生动描写射御之精,意在说明“王者之师”是堂堂正正之师,是武艺高强之师,是所向无敌之师。


第七章写猎后大营景象:营地是那样整肃,队伍是那样警觉,猎物是那样丰富! “萧萧”两句,与下文“无声”同意,是以动写静,以马的嘶鸣声、旗帜的飘动声,反衬营地的静谧和队伍的整肃。这种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许多大诗人都从这里得到启示,像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鸣山更幽”和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类名句,都是从这两句脱胎出来的。


第八章写猎后归来。“允矣”两句,赞美宣王,点明这次狩猎的意义,是全诗的总结。


全诗八章。首章发端,写出猎;末章总结,写猎归,首尾呼应。二、三章同五、六章写车马旌旗之盛,射御技艺之精,第七章状军纪严明,队伍整肃,表明这次狩猎,旨在炫耀武力,慑服诸侯,是全诗重点。第四章写诸侯会猎,实即朝觐宣王,诗末的所谓“展也大成”,不在捕获禽兽,而在慑服诸侯,在揭示题旨上,此章堪称点睛之笔。全诗脉络分明,一气呵成。


《诗经·小雅》中,《车攻》前后有一组诗是写宣王或与宣王有关的。《鸿雁》写他派遣使臣救济难民,《庭燎》写他早起视朝,接受诸侯朝见,表明他“内修政事”;《六月》赞美尹吉甫北伐��狁的胜利,《采芑》赞美方叔南征“荆蛮”之武功,表现宣王“外攘夷狄”。《车攻》与《吉日》则表现其田猎之盛。把《车攻》放在一个较广阔的背景上,把它作为组诗的一部分来考察,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周宣王政治军事方略的一部分,而狩猎的“大成”,则是他政治军事上的一个胜利,有助于周王朝的稳固和人民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