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寒夜已经降临。
都有各自的归宿。
猛兽飞禽都隐迹的
寒冷的夜晚已经降临。
汪汪狗吠何人在
为何嫌路遥而不离去?
一定要去
冻土终边水青木
发芽新绿的地方。
(韩元君 译)
【赏析】
高银是20世纪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可以把个人的领域转换为公共领域,并上升到社会想象力的极点。当时韩国社会仍面临着东西方矛盾、南北间矛盾、朝鲜与美国之间的矛盾等政治社会问题。韩国文人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韩国有可能建设真正的公民社会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高银想要通过诗的作用从根本上恢复公民性。在20世纪后半叶韩国诗歌史上,像高银这样追求精神的现实意义的诗人并不多见。在80年代军事独裁时期,奉行“要么打倒对方,要么被对方打倒”的理念,文学也不得不浸淫其中。对立于政治势力的诗能够顽强地争得主导理念之外的一席之地,也许是醒悟到只有超越现实问题并克服自我意志才是战胜痛苦的法门。《冬夜》就是以这种方式歌颂超越的诗之一。
前两句“寒冷的夜晚已经降临/漆黑的寒夜已经降临”营造了压抑、苦闷的氛围,不能不令人立即联想到诗人所关注的问题: 仍旧背着历史桎梏的韩国,人类自为的生存条件的恶化,自由与平等的缺失,文化主体性的确认等,这些都不啻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黑夜。不仅仅是黑夜,而且是“寒冷”、“漆黑”的夜。夜本身不会感受自身的寒冷与漆黑,有切身体会的是身处其中的血肉之躯。这样的夜晚不能不令人向往温暖舒适的居所,然而有归宿的是“太白山脉、小白山脉、众多山谷处”,连“猛兽飞禽都隐迹”,人该何去何从?自然界的山川与猛禽飞兽和体验这一切的人形成对比,前者已经有归宿,后者该往何处安身?“汪汪”的狗吠点缀了渺无人迹的寒冬雪夜,真切地反映了志士生活孤独与寂寞。对“发芽新绿”的光明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就算眼前一片黑暗,心底的力量也足以迸发出照亮未来的光芒。当人性的光辉冲破黑暗的桎梏时,自然的黑暗也会丰富起来。在最渴望走出黑夜的时候,也是最黑暗的夜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只要稍稍坚持,就会看见黎明即起的曙光。但是,除了自己,谁也不会知道,这样的等待是多么漫长而又让人身心俱疲。一定要去“水青木”发芽的地方,“一定要去”的意志支撑人类走到今天,可以说是人类悲剧意识的升华过程。这种渴望的心情可以说是高银诗的注脚。
高银倾向于直接表现生活的体验,创造一种理性的“精神之诗”,这首诗就是范例。对于他来说,诗并不一定要追求娴熟的技巧,但应该接近于世界观的外表形态,力图使生活与诗完美结合起来。他的生活本身就是诗,他为诗而存在,用诗来表达对人类根本价值观的理解与追求。本诗就是把个体生命的具体体验升华到对人类的普世价值的理解上来,并时刻保持“一定要去”的信念。
(马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