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渔父》

赠渔父朗读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译文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注释

纶(lún):钓丝。

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

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pàn):旁边。

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事见《楚辞·渔父》。

赠渔父创作背景

  自屈原《渔父》之后,化用渔父典故的诗作甚多。杜牧也是化用渔夫典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杜牧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79-81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中,来苇曳,鱼去纶摇,而一个“静”字反衬出了渔父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心态。

  第二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月夕烟朝”是指晚上月光和清晨的薄雾。由于夜钓和雾钓时能见度较低,垂钓肯看不清鱼漂,所以此句暗示渔父技艺高超。又由于所写时间是夜间,所以此句也暗示渔父昼伏舟中,离群索居。渔父隐逸自处,已非一日,而是“几十春”,彰显了坚定的意志和脱俗的境界。明儒杨慎《临江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此格局相类,因置于《三国演义》开篇而脍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记叙。秋冬岸边,喃喃自语。横舟独钓,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醒人”取自屈原的《渔父》,文中三闾大夫屈原解释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未逢拔俗之士,说明他自己深悟归隐之道;老者向作者诉说岸边际遇,也暗示作者自训为世外高人。

  这首诗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朗读
()

猜你喜欢

雷霆绝响山陵起,三十六宫土花紫。

委环遗佩总成尘,一抔黄土埋艳春。

()

海山作农农较苦,累级开畬烧宿莽。畬成得粟不偿劳,岁晚空瓶误饥鼠。

不如陈郎腹果然,日日闭门耕纸田。馀粮尚许饷远客,植来时和南风篇。

()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

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閒。

()

阮遥集平生几屐,晏平仲半世一裘。

秃翁受用能多少,槲叶为衣荷盖头。

()

太塘岭下好停车,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苋尝来偏有味,鹪鹩随处可为家。

梦中云树迷千里,壁上烟岚识九华。最喜僧雏能解事,殷勤频献奥香茶。

()
黄公渚

鼓枻沧溟去。践山盟、待證鸥鹭。趁禺收浪,海天霞曙。

瀛壖清浅如许。一径处、檀栾青凤舞。炎景敛、日中无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