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轻重

Ctrl+D 收藏本站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 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 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信:即“伸”。②秦楚之路:秦在西方,楚在南方,居中原地区的诸国以秦楚为远,形容路途遥远。③心:指心性品德。④类:这里指事情的轻重
         【译文】 如今有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既不疼痛又不妨碍做事,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到秦国或楚国去,也不嫌路远,为的就是手指不如人。手指不如人,能够知道厌恶;心性、道德不如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不知轻重。
         【评说】 从古至今,当人们在向别人讲述一个道理或听别人讲述一个道理时,常常会出现“这件事情就像某某事情”的说法。于是,一个较为抽象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这种思维方法是人际沟通中最广泛使用的类比推理的方法。所谓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孟子批评有的人由于“不知轻重”而在思维上陷入了逻辑的混乱时,采取的就是类比推理的方法。
        历史上足智多谋的齐国大使晏子也曾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酒过三巡,只见两个小武士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楚王故意问:“你们捆着的是什么人?”小武士禀报说:“是齐国人,盗窃犯。”楚王对着晏子说:“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吧?”晏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江南就结出橘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叶子虽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到了楚国却会偷盗,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呢?”楚王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