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及我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亦不可轻受。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知己,戒之曰:“受恩多则难以立朝。”宜详味此。
【注释】德色:是脸上露出在道德上优越的神色。缣:jiān,细绢。
【译文】居住乡里或旅行在外,不能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如果在我还没有显达的时候,就接受了人家的恩惠,必定常常铭记在我心中,每每与那人见面一次,都怀有敬畏之心。而他人也自以为曾有恩于我,常常露出在道德上优越的神色。等到我荣达以后,全面报答有恩之人肯定顾不过来,不去报答又在道义上有所亏欠。所以,即使是一餐饭一件衣也不能轻易接受。前辈人看到有些人当官却广泛地结交知己,警告他们说:“接受他人恩惠太多就难以在朝廷中立足。”应该仔细地体味这句话。
【评析】从表面上看,作者主张“不可轻受人恩”的目的是为担心难以回报他人,似乎显得过于拘谨和狭隘,其实作者有着更为深远的用心。早年未显之时不报恩是无力回报,做官之后难以报恩是无权回报;因为做官之后手中的权力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如果用这种权力来回报私恩,势必动摇自己行使权力的公正性。为了维护手中公权的公正与庄严,宁肯在做官之前就不轻受人恩,以培育和存养自己正直、纯良的本性,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陶冶之功。作者还认为,人在做官之后不仅不能轻受人恩,而且还不可广交知己,因广交朋友难免不受人恩惠,受恩即是受贿,受贿难免不落进以权谋私的陷阱。前贤发出的“受人恩多难以立朝”的感慨,至今仍然是对一批因疯狂受贿、以权谋私而纷纷落马的腐败官员的最深刻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