鸨羽

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肃肃鸨羽,
        集于苞栩。
        王事靡 ,
        不能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
         (羽、栩、、黍、怙、所,鱼部。)
        肃肃鸨翼,
        集于苞棘。
        王事靡 ,
        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食?
        悠悠苍天!
        曷其有极?
         (翼、棘、稷、食、极,之部。)
        肃肃鸨行,
        集于苞桑。
        王事靡 ,
        不能艺稻粱。
        父母何尝?
        悠悠苍天!
        曷其有常?
         (行、桑、粱、尝、常,阳部。)
         〔译文〕
        一群野雁,落在丛生的柞树 上,它们站不住,不得安稳,不停 地扇动着翅膀,肃肃作响。官差无 尽无休,劳役没完没了,我们老百 姓,长年在外面,不能回家种稷,不 能回家种黍。我那老爹老妈,靠什 么维持生活呢! 老天爷呀老天爷,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安静的处所 呢?
        一群野雁,落在丛生的枣树 上,它们立不稳,不得安息,不住 地扇动着翅膀,肃肃作响。官差无 尽无休,劳役没完没了,我们老百 姓,长年在外面,不能回家种黍,不 能回家种稷,我那老爹老妈,用什 么填饱肚子呢?老天爷呀老天爷,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最后的尽头 呢?
        一群野雁,落在丛生的桑树 上,它们立不住,不得安静,不断 地扇动着翅膀,肃肃作响。官差无 尽无休,劳役没完没了,我们老百 姓,长年在外面,不能回家种稻,不 能回家种粱,我那老爹老妈,用什 么粮食养活呢?老天爷呀老天爷,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正常的生活 呢?
         〔评介〕
        《毛序》说: “刺时也,昭公之 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 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郑《笺》 进一步补充说明道: “喻君子当居安平之处,今下从征役,其为危苦, 如鸨之树止然。”这里除了《序》勉 强比附时代之外,把诗意限于所谓 “君子下从征役”,显然是不正确 的。《序》、《笺》所说的君子,是 “当居安平之处”的,而且说他们是 “下从征役”,这当然不是指的一般劳动人民。他们既平时高高在上, “居安平之处”,难道还会亲自去 “艺稷黍”、“艺稻粱”来养活父母 吗?其实,诗中的长期服役的人,正 是那些平时从事种植五谷的劳动 者。朱熹不从《毛序》,在《诗集 传》中直接说:“民从征役而不得养 其父母,故作此诗。”是正确的。自 此以后,论诗者多从朱说,今日也 无异议。
        诗三章,章七句。每章开头两 句,都以鸨羽起兴,朱熹《诗集 传》只是说: “比也。”其实此处是 兴比兼有,也就是朱熹常说的那种 “兴而比也”。鸨,叫大鸨,又叫野 雁,是一种雁属的。王先谦《诗 三家义集疏》说: “《陆疏》云:‘鸨连蹄,性不树止。’《释文》: ‘鸨似雁而大,无后趾。’ 瑞辰云: ‘鸨盖雁之类,雁亦不树止也。曾目 验之,无后趾信然。即陆所云连蹄 者。’”鸨连蹄,无后趾、不树止,都 表明鸨这种鸟的习性是不落在树 枝上栖息的,它在树枝上站不稳、 停不住。而现在情况是,它们偏偏 却落在杂乱丛生的柞树上、枣树 上、桑树上。它们无法安息,于是 不停地扑腾,翅膀不住地扇动、不 断地发出肃肃的响声。这明是写 鸟,实是喻人。那些服役的农民,他 们本应该有安定的生活,日入而 息、日出而作,去种植五谷,养父 母、畜妻子,但是现在却使他长年 累月离乡背井,去出公差、服劳役。 有地不能种,父母不能养。他们怎 么能忍受得了呢?这不正和鸨不能 安稳地停留在杂乱丛生的柞树上、 枣刺上、桑树上一样吗?乡关之思, 凄苦之状是可以想见的。接下来写 这些长期被迫服役的役夫,对徭 役,对把这种徭役压在他们身上的 统治发出抗议和控诉:官差无尽无 休,劳役没完没了。这样下去,无 法回家种庄稼,家中的上了年纪的 老父老母,不是要活活地饿死吗? 这是惨绝人寰的呼声!这是血泪的 控诉!这是强烈的抗议! 但是,在 那样的社会里,又有谁去倾听他们 的呼声,又有谁去减轻他们的苦 难,又有谁去关心他们父母的死活 呢?于是,最后,他们只得责问苍 天了: 老天爷呀老天爷! 我们什么 时候才能有一个安静的处所!这种 痛苦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到头!什 么时候我们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种无可奈何的呼天抢地,是悲痛 到极点的表现。它震撼人心,使人 闻之,痛彻肺腑。全诗语言质朴自 然,感情强烈悲愤,不只是所谓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是 社会最底层的受压迫者发自内心 的最痛苦的呻吟,因此它是《诗 经》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的突 出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