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旻天疾威,
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
(齐遹作穴。韩遹
何日斯沮?
作��,又作泬。)
谋臧不从;
不臧覆用。
我视谋犹,
亦孔之邛!
(土、沮,鱼部。从、用、邛,东部。)
潝潝訿訿,
(韩鲁潝作翕。鲁
亦孔之哀!
訿作呰。)
谋之其臧,
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
则具是依。
我视谋犹,
伊于胡厎!
(哀、 违、 依、 厎, 微部。)
我龟既厌,
不我告犹。
谋夫孔多,
是用不集。
(韩集作就。)
发言盈庭,
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
是用不得于道。
(犹、集、咎、道,幽部。)
哀哉为犹,
匪先民是程,
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
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
是用不溃于成。
(程、经、听、争、成,耕部。)
国虽靡止,
或圣或否。
民虽靡
,
(韩作腜。)
或哲或谋,
(齐哲作悊。)
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
无沦胥以败!
(止、否、谋,之部。艾、败,祭部。)
不敢暴虎,
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河、他,歌部。兢、渊、冰,蒸部。)
〔译文〕
高远暴虐的苍天啊,普降灾难 给人间。决策制定得邪僻,何日才 能止息! 好的谋划不听从,坏的谋 划反被采用。我看这样的谋划,弊 病也实在太大。
和和吵吵,全无是非,这样的 局面也实在太糟。谋划好的不被听 取,谋划不好的反被采用。我看这样的谋划,不知会弄成什么样。
占卜的灵龟都已厌烦,不再告 诉我是吉是凶。出谋划策的人也太 多,以致于一事无成。满庭都是发 言的人,谁又真正地负起责任?就 像同室中人问路,得不出正确的途 径。
可悲呀,不能效法古时的圣 贤; 也不遵从治国的大道理。尽听 那些浅薄的意见,士大夫们也尽提 些肤浅的主意。这正如盖房子的人 同过路人乱商量,不会顺利成功。
国家虽然不大,有圣人,也有 非圣人。人虽然不多,有明哲的人, 也有善谋的人,有品德端正的人, 也有善于治理的人。怎能像那泉水 一样白白在流淌,任其流失而干 涸。
不敢徒手与老虎搏斗,不敢无 船去渡江河。这一类事理人们都知 晓,而对其它的危险却不察觉。颤颤抖抖呀,好像临近深渊一般,好 像行走在薄冰上一样。
〔评介〕
《小旻》六章,三章章八句,三章章七句。此诗的作者,一般认为 是周王朝的一名官吏。此诗的主 旨,《毛诗序》云: “《小旻》,大夫刺幽王也。”讽刺周幽王昏庸,任用小人谋事,不能实行正确的决断, 把国家弄得危机四伏。《诗集传》则 谓“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 善,而作此诗”,说的也很有道理。 而郑《笺》认为所刺者非幽王,“亦 当为刺厉王”,赞同者不多。今人多 同意为刺幽王之作。
首章,以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发端,宣泄作者胸中的积怨,引 出“谋犹回遹,何日斯沮”之心愿。 接着刺责幽王“谋臧不从,不臧覆 用”。“臧”,善也。讽刺幽王弃善从恶。章末,诗人表达了内心的不满 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章,诗人 重复表达了内心的怨愤心情。“潝潝訿訿”,是形容那些小人党同伐 异,忽和忽吵的形象。诗中“谋之 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 是依”几句,虽重复首章“谋臧不 从,不臧覆用”之意,但情绪更为 激切。第三章,诗人表达了政策不 定,无人负责的危害。“发言盈庭, 谁敢执其咎”句,指出出谋划策的 人很多,却无人能负起职责的混乱 局面。“执其咎”即担负职责之意。 鍾惺云:“执其咎三字难言,非胆识兼到不能。”孙
则云: “此章特露 精神,说得最中人情,最醒快。”说 得极为恰当。第四章,诗人哀叹政 策制定的无远见,只听凭浅近之 言,其结果是必无成功之望。“匪先 民是程,匪大犹是经”句中,“程”: 法。“犹”: 为 “谋”,“经”是“遵 循”的意思。这里说幽王不效法先 贤,无长远治国大道可循,只听那 些浅薄的主意。第五章,诗人先说 天下有诸多贤才,又以“如彼泉流, 无沦胥以败”作比,说明幽王不能任用贤才,以致于就像泛然而流的泉水一样,任其流失而荒废其才能。末章,诗人全篇作比。以 “暴 虎”、“冯河”比喻浅显易明之事,衬 托上层执政者“莫知其他”的昏愦; 又用 “临渊”、“履冰”作比,表达 诗人担忧焦虑的心情。这章诗,诗 人虽没像前五章那样围绕“谋犹” 讽刺幽王之昏庸,但却通过反复的 比喻表达了警示、 焦虑之意。 孙
即云:“以上通论谋,皆是实说。唯 此章寓言微婉,盖叹息省戒,以申 其惓惓未尽之意。”
全诗主旨明确,叙议结合,比 喻恰切,语气畅达。诗人以对国事 “谋政”失策的忧虑作为诗的主要 线索,有叙有议,逐章深入地表达 自己的怨愤。并在诗中反复地运用 比喻,言事说理,如诗中 “旻天疾 威,敷于下土”即是兴又是比。又 如诗人用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 于道”,和“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 不溃于成”,比喻幽王重用小人之 言,缺乏远谋,无益朝政的失措。尤 其末章,两组比喻更为生动、形象, 读后令人玩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