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彼下泉, 地下泉水透根凉,
浸彼苞稂。① 浸得童梁难生长。
忾我寤叹, 日日夜夜唉声叹,
念彼周京。 想念周京心凄凉。
冽彼下泉, 地下泉水透根凉,
浸彼苞萧。 浸得蒿艾难生长。
忾我寤叹, 日日夜夜唉声叹,
念彼京周。 想念周京心凄怆。
冽彼下泉, 地下泉水透根凉,
浸彼苞蓍。 浸得蓍草难生长。
忾我寤叹。 日日夜夜唉声叹,
念彼京师。 想念周京痛断肠。
芃芃黍苗, 蓬勃一片黍苗壮,
阴雨膏之。 雨水滋润生势旺。
四国有王, 四方诸侯仰周主,
郇伯劳之。 又有郇伯慰劳忙。
【注】 ①苞: 丛生。稂 (lang) : 童梁。
本诗为曹国贵族伤周王室卑微,诸侯小国时有遭受大国侵凌的危机,发为感慨唏嘘的哀吟。
地下流出来的泉水,何其寒冷,以致浸透大片丛生的童梁草的根。与《小雅·大东》 “有冽酒泉,无浸荻薪”不同: 一是希望“无浸”,一是“已浸”,而无希望了。
二、三章首二句仍用比体。凛冽的泉水,浸透丛生的蒿草根。“萧”,蒿类植物,即艾蒿。《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再说凛冽的泉水,浸透丛生的蓍草根。“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蓍草,可药用,我国古代常用以占卜。这里用稂、萧、蓍诸种植物尽被水浸害,比喻小国遭受大国的侵凌。
前三章诗的后二句句式全同。“忾”,叹息声。“寤”,睡醒。《史记·赵世家》: “七日而寤”。“忾我寤叹” ,或曰:“醒后我只长叹息”;或曰:“我一直醒着叹息”;或曰:“我清醒地在唉声叹气”。从三句连用和前后句意看,这句实际是说无时无刻不在叹息,极言愁苦之深。这里的“念”,如借用《关雎》中的一句便是: “寤寐思服” (白天黑夜无时或忘);而这“念” 又是步步往前,步步推进,步步加深,感情越来越沉重,绝不都是一个样。大抵一章之“念”是凄凉,孤寂冷落,二章之“念”是凄怆,悲哀痛苦,三章之“念”是凄断,伤痛欲绝,字面含意虽同(“周京”、“京周”、“京师”) ,而蕴贮之感情,却是“一转一深,一深一妙”的。《诗经》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之一是: 重章叠句。有时表示出事物的进展程度和顺序 (如《王风·采葛》) ; 但也有时重复歌吟,只是为了换韵,加强抒情效果 (如《鄘风·桑中》) 。本诗前三章的章句完全重复或基本重复,而每章的前三句所表达的意思如果不说是完全重复,也是基本重复的。唯独每章的末句同为“念”,却是愈“念”愈有所不同,这又须于“言外求之” 了。
末章调子似稍轻快,仍用比体,写法稍有变化。“芃芃黍苗”是“果”,“阴雨膏之”是 “因”,比喻诸侯小国若没有周王朝的支助很难生存; 而“四国有王”,何尝不是由于 “郇伯劳之”! 又前者是 “果”,后者为“因”。正是当西周盛世,四方诸侯之国仰望周王,同时还有协助周王管理诸侯的郇伯时来慰劳,而今呢?如花落水流,皆成过去! 抚今思昔,感慨万分,于末章尤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