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音乐 [法国]莫雷阿

Ctrl+D 收藏本站

声音,可以捉摸出的柔声细气,

散失在乐器激越的音响中,

直透过无声墙壁

激起欲望和懒散倦慵。

仿佛魔术师的棍棒一摆,

幻象在我的脑际飘浮:

她浑身素白,头发黑过追思台,

既苗条又丰满,楚楚

鞭草的枝条枯死在碧玉里。

壁毯深色,玻璃窗硕大无比,

板深邃,坐垫厚实,

接吻热烈,温存舒适。

声音,可以捉摸出的柔声细气,

散失在乐器激越的音响中,

直透过无声的墙壁,

激起欲望,去掉懒散倦慵。

(郑克鲁译)

【赏析】

《遥远的音乐》是莫雷阿的一首象征主义代表诗作。作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旗手和代言人,这首诗正体现了莫雷阿在《象征主义宣言》中所提及的象征主义就是要“给思想蒙上一层感觉形式的外衣”的创作主张

音乐,由音乐家用乐器演奏出来的时候,是多么优美动听,而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象征意象,为我们演奏了一首无形而抽象的遥远的乐曲。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这“遥远的音乐”,而是凭借自己对遥远音乐的内心体验,通过自己的直觉,努力捕捉某些瞬间的感觉和幻觉,将这一音乐再现,曲折地表达了这遥远的音乐给自己心灵带来的震颤。

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诗节,诗人描写遥远的音乐如何从远方飘来,飘进诗人的心间,“激起欲望和懒散倦慵”。第二诗节,诗人借“魔术师的棍棒一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幻象: 一个“浑身素白”的美丽女子。遥远的音乐声像魔术师的棍棒使诗人产生了这样的幻想,或者说遥远的音乐“柔声细气”地在空气中“散失”,就如同这一白衣女子的美所营造的轻盈飘逸。第三诗节,诗人又用“马鞭草的枝条枯死在碧玉里”,“深色”的“壁毯”、“硕大无比”的“玻璃窗”,“深邃”的“天花板”,“厚实”的“坐垫”等一系列意象,来表达诗人因遥远的音乐而产生的心灵的开阔和平静,进而描绘了一幅恋人之间热烈接吻的温馨场景,这一切都是乐曲创造的美。最后一个诗节,首尾呼应,它是第一个诗节的重复,只是最后一句诗人做了小小的改动,正是这一改动体现了一种诗意的递进: 遥远的音乐让诗人摆脱了“懒散倦慵”,让诗人浮想联翩,激起诗人感受美的欲望,激发了诗人对美的感受力。

这首诗非常具有色彩感,如第二诗节中的女子“素白”的装束,“黑过追思台”的头发,第三诗节中的“马鞭草”、“碧玉”、“深色”的“壁毯”。有色有味有声,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诗歌还采用了通感的表现手法,“遥远的音乐”原本是一种声音,诗人却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来加以表现。诗歌还极具音乐性,第一、四诗节前三句用的是同一个韵脚,第一、二、四诗节的一、三句和二、四句分别是同一个韵脚,形成了一种重复和循环。

(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