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选自明·唐顺之《又与洪方洲书》。
瑜瑕:好坏,优劣。瑜,美玉。瑕,玉上的赤色斑点。
掩:掩盖,遮掩。
上乘:上等,最好的。
【赏析】
唐顺之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前,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倡导复古,模拟之风盛行,唐顺之提出学习唐、宋古文,以矫正李、何之弊。 唐顺之论文重在体态神情,体态神情体现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间,明距唐、宋不远,语言隔阂不大,读唐、宋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由此悟出古人行文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法”,就可以借鉴古人之法,用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自成体态。为此他倡言诗文创作要“直写胸臆”,他说:
“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使后人读之,如真见其面目,瑜瑕俱不容掩,所谓本色,此为上乘文字。”
意思说:近来认识到,诗文创作就是直写胸臆,如谚语中说的,开口见喉咙,使后人阅读时,能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性情、风貌,好坏都不容掩饰,这就是所谓的本色,这样的作品就是最优秀的。
唐顺之继承苏轼“文理自然,恣态横生”的“词达”说,要求作诗文要真率自然,胸臆直抒,有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自己的本色,不假雕饰。他提出“文字工拙在心源”,“文章稍不自胸中流出,虽若不用别人一字一句,只是别人字句,差处只是别人的差,是处只是别人的是也。若皆自胸中流出,则炉锤在我,金铁尽熔,虽用他人字句亦是自己字句”。这样创作出的诗文,自然朴素,瑜瑕都有,无须掩饰,却能充分展示作者的真性情真面目,这样的诗文作品,就是最优秀的作品。反之,就是不好的作品。他举陶渊明和沈约二人为例说:“即如以诗为谕,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
唐顺之强调文章要有本色,其实就是强调作品要有诗人的真面目、真性情,反对文饰藻绘,矫揉造作。这反映了唐宋派对诗文个性化和通俗化的要求,对纠正前七子模拟古人,袭其形貌,失其精神的形式主义有积极意义。但是,唐顺之过分崇尚本色,甚至主张“瑜瑕俱不容掩”,亦有其忽视润饰加工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