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以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Ctrl+D 收藏本站

【注释】

选自宋·苏轼《上梅直讲书》。梅直讲,即梅尧臣,北宋著名诗人,官至国子监直讲,故称梅直讲。

苟:苟且,不正当。

徒:听任。

【赏析】

《上梅直讲书》是苏轼及第后写给考官梅尧臣的感谢信。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梅尧臣为考官,对苏轼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大加赞赏,“以为有孟轲之”,于是推荐主考欧阳修,“文忠(欧阳修谥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苏轼这封信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受到前辈欧、梅识拔、奖许的由衷喜悦,洋溢着为人了解和赏识的感激之情: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意思说:人不可以不正当地获取富贵,也不可以白白地处于贫贱的境遇中。

梅尧臣是苏轼崇敬的文坛前辈,时任国子监直讲,故称梅直讲。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受到梅尧臣和欧阳修的大力赞扬进士及第,取为第二名。苏轼对此十分感激,便给梅尧臣写了这封信,信中以周公、孔子比喻欧、梅,极其热烈地推崇他们。他说,我七、八岁开始读书,便听说有个欧阳公,为人像古人孟轲、韩愈,有一位梅公,和欧阳公共同评议文章。到我成人后,才能读到先生们的文章辞赋,想象到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

现在,由于欧阳公主持考试,自己的文章受到赞赏,列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靠人事先推荐,也没有亲友请托,十多年来闻其名而不能见到的人,忽然间成了自己的知己。苏轼为此感叹道:“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苏轼表示,人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富贵,也不应该庸庸碌碌地甘居贫贱,有大贤人在世而能做他的弟子,就足以值得靠托并引以为豪了。反之,如果仅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身后跟着随从几十人,虽然受到里巷百姓的围观并发出赞叹声,但这怎么能代替做大贤人学生的快乐呢!

本句表明了苏轼的荣辱观,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当地去获取富贵,并且相信,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可能长期处于贫贱的境遇中。同时,他用车骑随从、市民围观的世俗之乐作铺垫,反衬出自己高尚的志趣和磊落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