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沐;洗头发。
捉发:提起头发。
吐哺: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
【赏析】
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曾经辅助武王剪灭商纣王,建立周朝。周建立两年后,武王病逝,其子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叛乱,就代行王权,主持治理国家。周公摄政期间,为了新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兢兢业业,待人谦卑,唯恐失掉天下贤人。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引周公的话说:
“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意思是:我洗一次头常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常三次吐出食物,频频接待来访的客人,唯恐失礼,失去天下贤能之士。
周公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人格精神,受到孔孟儒家学派的大力推崇,被尊为一代圣人。
周公摄政期间,成王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霍叔阴谋陷害周公,诬蔑周公篡权。周公于是避居于都城之东,不问政事。后来,成王明白了真相,悔而迎回周公。管叔、蔡叔、霍叔惧怕周公报复,便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公开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杀掉管叔,处死武庚,流放蔡叔,平息了叛乱。这次平叛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巩固了文王、武王开创的基业,还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成周盛世。
待成王长大成人,周公便还政于成王,自己回到臣子的位子上,恭敬谨慎地辅佐成王。当时,周朝的官制和各级组织还没有制度化,周公又领导制订了成周时代的礼乐文化制度。所以,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认定周公是两周文明的缔造者,对周公无限钦慕。周公的言行成为古代政治家的一种美德,受到后人景仰。后世一些有志向的政治家,也以周公的勤政精神勉励自己。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中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就是以学习周公吐哺的精神,抒发自己思贤若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