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臣闻之胡齕
①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②。’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④?”
(齐宣王)曰:“有之。”
(孟子)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孟子)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曰:“无伤也,是乃忍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胡齕(hé):齐宣王左右的近臣。②衅(xìn)钟:衅,血祭。祭祀用的新大钟,在使用之前要用动物的鲜血涂抹一下。③觳觫(húsù):身体因为恐惧而哆嗦的样子。④有诸:有之乎。
【译文】
孟子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齕说,有一天,您端坐在大堂上,见有人牵着一头牛从堂前经过,您问道‘把牛往哪里牵?’那人说‘去血祭新钟。’您说‘把牛放了!它无罪而被处死,我不忍心见到它被杀时因恐惧、痛苦而哆嗦的样子。’那人说‘那么,就不血祭新钟了?’您说‘怎么不血祭呢?用羊来代替它。’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大王您有这样的心,就足够为王了。老百姓不知道内情,还以为您让人用羊替代牛是出于吝啬呐,我却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是的。确实有百姓这么认为。齐国虽然不够富裕、博大,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呢?因为我不愿意它无罪而被处死、不忍心见到它被杀时因恐惧、痛苦而哆嗦的样子,所以才命令用一只羊来替代那头牛。”
孟子说:“大王您也不必责备老百姓以为您吝啬。以小羊替换大牛,他们哪里知道您的本意呐?大王您怜悯它们因无罪而被杀,可是在选择牛或羊时,您为什么选择羊替代牛呢?”
齐宣王笑着说:“我哪里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呢?我那么做,并不是由于吝惜钱财。以小羊替换大牛,老百姓说我吝啬也有道理。”
孟子说:“大王您不必为这事烦恼了,其实那是您有仁爱之心的表现;因为您可能亲眼见过牛被杀而没有见过羊被杀。”
感悟
齐宣王因为“见牛未见羊”,因此主张以羊换牛。孟子由此看出齐宣王有仁爱之心、可以行不忍人之政。我们却读出了:孟子有阿谀之嫌。
佛教认为,众生平等。诚如美国《独立宣言》所言:“人生而平等。人人拥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所有的动物在生命的意义上也是一律平等的,如蚂蚁与大象、麻雀与骏马、小白鼠与大熊猫。大象、骏马、大熊猫等所以得宠,只是我们人类在以“物以稀为贵”作价值取向时,有所偏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