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①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②
【注释】 ①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学生。汝(rǔ):你。②聿(yù):文言语气助词。厥(jué):其。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居,他的学生曾子在旁边侍奉、陪坐。
孔子说:“先前的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和重要的方法,从而使天下百姓人心归顺,和睦相处。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道:“学生我不够聪明敏捷,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损伤,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亲扬名,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为国尽忠,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篇中有句话,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祖先呢?要继承、修行祖先的美德啊!’”
【评说】 孝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孝是万万不能的。一家无孝,会出患;一国无孝,会出乱。孝道,“修之则吉,悖之则凶”啊!
“以德治国”之说,有夸大道德功能之嫌;但是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会有文明和持续的繁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