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 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葛屦》写的是一件家庭琐事。闻一多《风诗类钞》解释此诗为“刺 妒也。屦裳皆妾手所制,夫持以受嫡。嫡然而走避之。”这个解释和诗的 内容大体符合。恩格斯说:“正是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正是完全 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 了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这样性质的“一夫一妻”制下,妻妾 之间是不可能和睦相处的,她们之间的矛盾也必然打上了时代、阶级的 烙印。在这首简短的诗歌里就比较细致地写出了家庭之间一场小小的风 波。妾请嫡试新装,嫡扭转腰身,戴她的象牙搔头,故意不加理睬。这 是心地褊狭的表现,诗人因此编了一支歌儿刺刺她。作者或许是众妾之 一,或许就是这缝裳之女。婢妾的地位本是家庭奴隶,这诗多少反映出 她们的处境。
婢妾的命运是很悲惨的。“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 裳。”在寒冷的冬天,她只能用夏季才使用的葛屦来为自己做鞋,没办 法,她只好凭着做工精细使鞋不透寒气,这样才能穿着在霜地上走。 “掺”,音纤,即纤纤,她十指纤纤,十分瘦弱,却要为大夫人缝制华美 的衣裳。做好了以后还要“要之襋之,好人服之”。“要”,就是衣裳的 袖。“襋”,是衣领。两字都做动词。姚际恒《诗经通论》:“好人犹美人, 指夫人也。”即一手提领一手提 请大夫人试衣裳。写出了婢妾不仅受物 质、身体上的压迫,还得受精神上的奴役。不得不对大夫人忍气吞声, 恭恭敬敬。
而大夫人的态度呢,作者仅用了第二节的三句话就描写了一个细 节,“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提提”,《尔雅》注引作“媞媞”, 细腰貌。“宛然”,揥搔转貌。“辟”即避。“左辟”犹回避。“象揥 (音替)”, 象牙所制的发饰。女子用揥搔头,同时用来做装饰。余冠英先生翻译得 好,“只见美人儿腰肢细,一扭腰儿转向里,戴她的象牙发针不把人答 理。”通过这个细节描写,一个衣饰华贵、态度傲慢、心胸狭窄的贵族妇 女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节写婢妾,第二节写大夫人。作者 很善于抓住细节,从婢妾穿的葛屦,和大夫人佩戴象牙簪子,对比出她 们物质生活相差悬殊; 从婢妾小心翼翼地捧着新衣请大夫人试装和大夫 人扭腰背脸不予理睬,对比出她们精神上的主奴关系。从这场小小的家 庭风波中,不仅表现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在她们身上反应,也反映了当 时两个阶级地位与生活的悬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家庭琐事来反映社会矛盾,同样能够反映 得很深刻。本诗的作者很可能就是缝裳女,而且在《诗经》的时代,不 可能意识到如何选择题材来反映社会矛盾,但由于作者对嫡庶关系有着 那样深切的愤慨,客观上使得这首诗有了以家庭来反映社会的特点。后 来我国的古典名著《金瓶梅》,《红楼梦》通过描写妻妾矛盾,家庭琐 事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不知是否受了这首诗的启发?无论如何,我们 知道,这种写法,在《诗经》时已经有了,而且描写得那样细致、生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