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皇矣上帝!
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
求民之莫。
(鲁、齐莫作瘼。)
维彼二国,
其政不获。
维此四国,
(鲁维作惟。)
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
憎其式廓。
乃眷西顾,
(鲁眷作睠。)
此维与宅。
(鲁与作予。鲁宅一作度。)
(赫、莫、获、度、廓、宅,鱼部。)
作之屏之,
其菑其翳。
(韩翳作殪。)
修之平之,
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
其柽其椐。
攘之剔之,
其
其柘。
帝迁明德,
串夷载路。
天立厥配,
(鲁配作妃。)
受命既固。
(平、屏,耕部。翳、栵,脂部。椐、 柘、路、固,鱼部。)
帝省其山,
柞棫斯拔,
松柏斯兑。
帝作邦作对,
自大伯王季。
维此王季,
因心则友。
则友其兄,
则笃其庆,
载锡之光。
受禄无丧,
奄有四方。
(拔、兑、对,祭部。兄、庆、光、 丧、方,阳部。)
维此文王,
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
(韩貊作莫。)
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
克长克君。
王此大邦,
克顺克比。
(齐、鲁比作
比于文王,
俾。)
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
施于孙子。
(心、音,侵部。比、悔、祉、子,之部。)
帝谓文王:
“无然畔援,
(齐畔援作畔
无然歆羡,
换。韩作伴换。)
诞先登于岸。”
密人不恭,
(鲁恭作共。)
敢距大邦,
侵阮徂共。
王赫斯怒,
爰整其旅,
以按徂旅。
以笃于周祜,
以对于天下。
(援、羡、岸,寒部。恭、邦、共, 东部。怒、旅、祜、下,鱼部。)
依其在京,
侵自阮疆。
陟我高冈。
无矢我陵,
我陵我阿;
无饮我泉,
我泉我池。
度其鲜原,
居岐之阳,
在渭之将。
万邦之方,
下民之王。
(京、疆、冈、阳、方、王,阳部。 阿、池,歌部。)
帝谓文王:
“予怀明德,
不大声以色,
不长夏以革。
不识不知,
(鲁不一作弗。)
顺帝之则。”
帝谓文王:
“询尔仇方,
同尔弟兄。
以尔钩援,
与尔临冲,
(韩临冲作隆
以伐崇墉。”
冲。)
(德、色、革、则,之部。王、方、 阳部。冲、墉,东部。)
临冲闲闲,
崇墉言言。
执讯连连,
攸馘安安。
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
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
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
是绝是忽。
四方以无拂。
(闲、言、连、安,寒部。附、侮, 侯部。茀、仡、忽、拂,脂部。)
[译文]
伟大的上帝,俯视人间极其分 明。观察天下事,深知百姓的疾苦。 想起夏商两朝,因不得民心而走向 灭亡。想想那四方诸侯国,谁能担 当起天下重任?上帝意在岐周,有 心扩大它的疆土。于是回首西顾, 住到岐山保佑着周王。
砍掉杂树,除去野草,枯木朽株全扫光。经过精心地修剪,灌木 丛丛,枝长叶茂。开辟土地,修筑 道路,栽种柽柳树、灵寿树。砍掉坏树劣树,留下山桑和黄桑。上帝 卫护明德的君主,犬戎仓皇败逃。 上天立他当天子,国家兴旺政权巩 固。
上帝视察岐山,拔光了柞棫小 树,松树柏树挺拔耸立。上帝建立 周王国,太伯王季做了配天君主。 这位王季啊,本来就有慈爱友好的 心肠。对他的兄长满腔热忱,更增 加了幸福和吉庆,天赐王位闪现着夺目光彩。永享万年福禄,统一整 个天下。
这位王季啊,上帝使他的心合 于法度,他的美名广传四方。他的 美德在于明辨是非,是非分明就能区别善恶,堪称人们的师长和君 主。在这样的大国当君主,做到了上下和顺,天下归心。到了文王接 王位,人们无限拥戴他。既已承受 上帝的福禄,还要延续到他的后代 子孙。
上帝告诫周文王:不要专横暴 虐,不要盲目羡慕他人,应首先占 据有利的地位。密须国人不驯服, 竟敢抗拒周大邦,侵犯阮国和共 国。文王勃然大怒,于是整顿自己 的军队,阻止敌人进袭莒国。这样 周国得以巩固,民心得以安 定。
强大的周京的军队,从阮国凯 旋而归。登上岐山了望远方,谁敢 侵占我们的山岭?我们的丘陵、我们的山坡! 没有人敢饮我们的泉 水,我们的井泉、我们的水池! 规 划山地和平原,定居在岐山的南 边,就在渭水河岸。你为万国做出 楷模,千万人心一齐向往。
上帝告诫周文王:我赞赏美好 品德,不要疾声厉色,要遵从祖训 办事;好像不知不觉似的,顺应上帝的法则。上帝又对文王说:要团 结邻国,要联合同姓诸王; 用你们 的大钩和戈刀,俯攻的临车、陷阵 的冲车,去攻打崇国的城墙。
临车、冲车声威雄壮,崇国城墙高又长。俘虏来的敌人连成串, 从容地割下他们的耳朵。祭祀天神祈求胜利,安抚敌人使他们归降, 四方各国不敢欺侮周邦。临车、冲车威力大,崇国城墙又高又长。冲 锋陷阵,彻底消灭崇军,四方各国 不敢再违抗。
[评介]
《皇矣》全诗八章,章十二句。 《毛诗序》说是一首赞美周王朝,歌 颂周文王的诗。序文说: “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 若文王。”齐、鲁二家则直言为“陈 文王之德”的诗。朱熹《诗集传》依 章说诗,以“此诗叙大王、大伯、王 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 为论。现代学者把该诗与《大明》、 《绵》、《生民》、《公刘》几首相提并 论,大都看作是周人叙述自己祖先 开国历史的史诗。
倘若把上面所列几首诗的次 序重新排一下,使之变成《生民》、 《公刘》、《绵》、《大明》、《皇矣》这样的顺序,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西 周王朝自始祖后稷在邰开基,中经 公刘、古公徙邠迁岐到文王伐密伐 崇、武王灭殷而有天下的历史发展 过程。因此史诗之说不谬。《皇矣》 与《生民》、《公刘》、《绵》、《大 明》几首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诗颇 重周王朝兴旺历史中的近代君主 事迹系列叙述,力图反映出周文王伐密伐崇,为周武王灭殷最后取得 天下准备条件的历史过程。惟其重 于过程叙述,所以叙述多,描写少, 文学性相对缺乏,更接近于历史现实的记叙。其中,一章写殷失其政, 民向西歧; 二章写古公 (大王) 开 发西岐,配天得民; 三章写大伯王 季 (古公长子和三子)继古公开发 之业,上帝授之以光荣; 四章写王 季不断发扬光大美德,王大邦之风 传于文王;五章写文王顺应上帝教 诲,继续开辟疆土,准备伐密以占 据有利地势; 六章写密人倚仗险要 地势入侵周国,文王出兵伐密及其 胜利情景; 七章写文王行善备败, 取得友好国家支持,向崇国兴兵问 罪; 八章写文王伐崇灭崇的经过。 “伐崇之初,缓攻徐战,告祀群神, 以致附来者,而四方无不畏服。及 终不服,则纵兵以灭之,而四方无 不顺从。此所谓文王之师。”(朱熹 《诗集传》)
八章写了三代(大伯与王季是手足兄弟,且大伯不曾嗣位,故二 者共算一代)君主的事迹。对于这 三代君主事迹的叙写,从笔墨分量 来看,显然重在文王。但文王之所 以取得伐密伐崇的胜利,又是与古 公父子的努力分不开的。这就揭示 了自古公至文王这段历史发展的 线索及其政治的连续性。诗篇从开始到结章,都假借上帝的意旨行 事,一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统治阶 级的敬天保民思想,这种思想把 “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天选择敬 天有德的国君做天的元子,付给他 中原人民和疆土,代天保民。元子 如果不能称职,皇天上帝就会改选 别人。文王受天命称王,因为他实 行裕民政治,所以得到上天的眷 顾。”(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 订本第一编)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 处在上升时期的周王朝中人对王 业兴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这首诗虽然以记述事迹为主, 但有些章节仍然写得意境鲜明,气 氛热烈,韵味隽永,生动感人。例 如第二章写大王初迁西岐修治荒 山,开辟土地的情景: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 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
其柘。”这里的 “作”(同柞, 用 为动词,除木也)、“屏”、“修”、 “平”、“启”、“辟”和“攘”、“剔”,都是动词,“菑”、“翳”、“灌”、 “栵”、“柽”、“椐”和“
”、“柘”,都是名词,依次作上述动词的宾 语。“作之屏之,其菑其翳”,即 “作菑屏翳”的意思(以下三句结构 仿此)。这样写,既无韵味,也无意 境。现在把宾语与动词分开,使之单独成句,再在动词后面补以代词 “之”,于是变成了 “○之○之,其 ○其○”的句式。这种短促热烈、感 情跃动,铿锵有声的句式,把劳动 场面写得紧张活泼,形神兼备,富有节奏感。又如第六章写文王出师 抗击密人入侵的场面:“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 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敌 人仗势来犯,周兵策马高冈。先礼 后兵,喝令密人止步。这里连用两 个“无”字和七个“我”字,写出 了周军寸土不让,滴水不能失的勇 武与抗战到底精神。文气浩穰,意 境骏迈,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