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月辛卯②。本月初一是辛卯。
日有食之,出现灾异有日食,
亦孔之丑③。这也真是大坏事。
彼月而微④,那月亮,昏无光,
此日而微。这太阳,昏无光。
今此下民,如今不幸众黎民,
亦孔之哀! 无比哀痛怨难伸!
日月告凶⑤,太阳月亮显凶兆,
不用其行⑥。不合法度不循道。
四国无政,普天之下无善政,
不用其良。不用良臣用奸佞。
彼月而食,这月食,虽不好,
则维其常。它比日食算平常。
此日而食,这日食,更不好,
于何不臧⑦! 奈何坏事突然降!
烨烨震电⑧,烈电闪闪雷隆隆,
不宁不令⑨。天下受灾不安宁。
百川沸腾,百河千江洪波涌,
山冢崒崩⑩。崇山峻岭尽碎崩。
高岸为谷,高高崖岸陷为谷,
深谷为陵。深深山谷升作陵。
哀今之人,可叹今日众奸佞,
胡憯莫惩(11)! 何不惩止这暴政!
皇父卿士(12),皇父为首是卿士,
番维司徒(13),番氏担任司徒职,
家伯维宰(14),家伯宰父是总管,
仲允膳夫(15),仲允膳夫掌馐膳,
棸子内史(16),棸子内史管人事,
蹶维趣马(17),蹶氏司马管马匹,
楀维师氏(18),楀氏官职为师氏,
艳妻煽方处(19)。列居高位,美妻势正炽。
抑此皇父(20),哎呀,这皇父,
岂日不时(21)? 为何役民不以时?
胡为我作(22),为何调我去服役,
不即我谋? 事前不跟我商议?
彻我墙屋(23),撤毁我的墙和屋,
田卒污莱(24)。积水长草田荒芜。
曰“予不戕(25),却说:“不是我为害,
礼则然矣。” 礼法这样是应该。”
皇父孔圣(26),人家皇父是大圣,
作都于向(27)。建都向邑土木兴。
择三有事(28),自选亲信有三卿,
亶侯多藏(29)。他们真是大富翁。
不慭遗一老(30),一个老臣也不要,
俾守我王。使他保卫我王朝。
择有车马,车马豪富被选去,
以居徂向(31)。迁往向邑定新居。
黾勉从事(32),尽心竭力去从公,
不敢告劳。不敢叫苦献赤诚。
无罪无辜,没有罪,没有事,
谗口嚣嚣(33)。众口交谗将我诬。
下民之孽,黎民百姓受灾殃,
匪降自天。灾殃并非从天降。
噂沓背憎(34),当面欢合背面恨,
职竞由人(35)。祸患都因有坏人。
悠悠我里(36),悠悠绵绵我心伤,
亦孔之痗(37)。积忧成为大病恙。
四方有羡(38),四方之人乐康宁,
我独居忧。我独深陷愁海中。
民莫不逸,人家无不享安逸,
我独不敢休。我独不敢稍休息。
天命不彻(39),天命不循法度行,
我不敢傚我友自逸。我不敢自图逸乐效众卿。
(采用袁梅译诗)
[注释] ①交:指日月交会。②朔月:即月朔,每月的初一。辛卯:是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③丑:恶。④微:幽昧不明。⑤告凶:示人以凶兆。⑥行(hang):轨道。⑦臧:善。⑧烨烨:指电光闪烁。⑨令:善。⑩冢:指山顶。崒(zu)崩:突然崩塌。(11)憯(can):曾、何。 惩:警戒。(12)皇父(fu):人名。陈奂《诗毛氏传疏》据《国语·郑语》史伯曰:“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谈及幽王时事,与此诗相同,疑皇父即虢石父。卿士:总管王朝政事的官。(13)番:人名。司徒:掌管人口、土地的官。(14)家伯:人名。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的官。(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国王和后妃饮食的官。(16)棸(zou)子:人名 内史:掌管爵、禄废置等政务的官。(17)蹶(gui):人名。趣(cu)马:主管养马的官。(18)楀(ju):人名。师氏:人名,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官。(19)艳妻:指周幽王的美丽宠妃褒姒。煽:意指如火般炽盛的红人。方处:并处于王朝高位。(20)抑:同“噫”。(21)时:农隙之时。(22)作:指服劳役。(23)彻:通“撤”,拆毁。(24)卒:尽。污:积水的洼地。莱:草莽丛生的高地。(25)戕:残害。(26)圣:圣明。(27)向:邑名。《诗三家义集疏》注:“皇父所邑当为尉氏之向。”即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五十里。(28)有事:即有司。三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29)亶侯:诚然是。多藏:聚敛很多钱财。 (30) (yin):愿。 (31)徂:往。 (32)黾勉:尽力。 (33)嚣(ao)嚣:众口谗毁的样子。(34)噂(zun)沓:议论纷纭。(35)职:只。竞:争逐。(36)悠悠:无穷尽。里:通“悝”,忧思。(37)痗(mei):忧病、忧伤。(38)羡:有余、富裕。(39)彻:轨道,规律。
[赏析] 这是周大夫作的一首政治讽喻诗,直斥周幽王屡遭自然灾异而不知戒惧,反而宠幸褒姒,重用佞臣,以致乱政殃民,暴虐无道,民不聊生。揭露得十分深刻。
全诗八章。首章写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即夏历八月)初一的日食事件,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天变现象。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对这种自然现象还不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他们往往把上天的变异与下界的人事政治联系起来,《汉书·郎��传》载:“��上封事曰:‘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变于天。’”又《毛传》:“月,臣道 。日,君道。”因此“此日而微”,即日食,便认为是阴侵阳,臣陵君之象,是君臣之道的反常,也是灾殃即将发生的征兆。因而诗人担心周民即将大难临头。次章写日、月不按常轨运行,出现日食、月食的凶兆。诗人认为这是由于周幽王失政,不用贤良的结果。并认为月食与日食比较起来,月食是常有的事,而日食却是关系到国家朝政的大事,所以诗人把“此日而微”看作是一件极不吉利的事。第三章写雷电、地震、河沸、山崩等灾异,显示了上天的警告和惩罚。据《国语·周语》载:“幽王二年,西周山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而昏聩的周幽王君臣却对此无动于衷。第四章指名道姓地历数七位佞臣和艳妻褒姒,是他们把持朝政,败坏国家。最后画龙点睛似的归结在褒姒身上。诗人认为褒姒是祸乱之源,正如《正月》中所说:“赫赫宗周,褒姒威之。”第五章写皇父的专擅、贪婪和不恤下民。他不顾农时,强迫人民服劳役,毁人房屋,废人田园,还冠冕堂皇地说是“礼法这样是应该” 。第六章写皇父自营私邑;自选聚敛财富之臣为三卿,选有车马的富豪之家,迁往向邑。第七章写诗人黾勉从事,忠于王室,却还遭到“谗口嚣嚣”,受到皇父的迫害。因而诗人得出“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的结论,认为人民遭受的灾难都是谗佞之人造成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祸的清醒认识。第八章写诗人为国事忧愁得病了,尽管四方之人富裕康宁,但他宁愿独自坐在家里发愁。虽然天命无常,他也不敢仿效他的僚友自享安乐,仍要勤勉为国。
以上八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一、二、三章,写天变灾异及其原因,给周幽王当头棒喝,希冀幽王引以为戒,惩止暴政,可是王无动于衷。第二层次四、五、六章写人祸,即七位佞臣和艳妻褒姒的胡作非为,这是“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的进一步深化,致使周王朝民不聊生,危在旦夕。第三层次七、八两章,写诗人面临朝政日非,大厦将倾无力回天的无穷忧愁和感慨。脉络清楚,层次井然。
这首诗的特点是:对西周末年时弊的抨击大胆、直率、深刻。由于诗人是周王室的下层贵族,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成员之一,他对王朝的内幕和弊端非常了解,他为西周王朝的即将崩溃忧心忡忡。因而他大声疾呼,敢于直接指名批评以皇父为首的七个佞臣和幽王的宠妃褒姒,这在《诗经》中是较为突出的。而且他把天变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并得出“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的结论,真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这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保存了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日食年代,“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据历代天文学家如梁代虞��、唐代傅仁均、元代郭守敬等人的推断,这次日食确实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这一历史记载,不仅科学地解决了该诗的写作时代,是在周幽王时期,从而澄清了《郑笺》认为该诗作于周厉王时代之误。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具有科学价值。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全用赋法,直抒胸臆,但能叙、议结合,诗人在抒发感慨时,既写了自己的不平遭遇,又在不平的遭遇中批判了现实。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其手法之妙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