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笱》

Ctrl+D 收藏本站

     敝笱在梁,破篓搁在鱼梁上,


其鱼鲂鳏。鳊鲲游鱼自由闯。


齐子归止,文姜回齐见兄长,


其从如云。前呼后拥如云荡。



敝笱在梁,破篓搁在鱼梁上,


其鱼鲂��。 鳊鲢游鱼自由闯。


齐子归止,文姜回齐见兄长,


其从如。宾从杂沓如雨狂。



敝笱在梁,破篓搁在鱼梁上,


其鱼唯唯。游鱼往来无阻挡。


齐子归止,文姜回齐见兄长,


其从如水。随从人员如水淌。



[注释] ①敝:破。笱(gou):竹制的捕鱼器具,口有倒刺,鱼能进不能出。《邺·谷风》三章:“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梁:鱼梁,拦鱼的堤坝。②鲂鳏(fang guan):鳊鱼和鲲鱼。③齐子:指鲁桓公之妻,鲁庄公之母文姜。④如云:形容随从文姜人员之多。下二章“如雨”“如水”义同。⑤��(xu):鲢鱼。 ⑥唯唯:游鱼自由往来的样子。



[赏析] 《齐风》中《敝笱》、《南》和《载驱》三篇可谓是三驾车,诗旨相同,都是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与奢侈放荡,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艺术方法揭露齐襄公与文姜兄妹通奸的丑行。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载:齐襄公的妹妹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出嫁前,文姜已经与兄长襄公淫乱;出嫁后,两人继续私下通奸。不久丑事败露,文姜受到鲁桓公的指责。她不但无意痛改前非,反将此事告诉襄公。襄公怀恨在心,于是派了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暗杀了。《敝笱》就是以这件事为背景写成,时间大约在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之后。这一年,齐鲁会盟于泺,文姜跟随鲁桓公回到齐国,车骑、随从之盛,为人瞩目。《敝笱》写的可能就是这次齐鲁会盟、文姜回齐的情况。齐人以为鲁桓公不能制约其妻文姜淫乱,反而放纵文姜自由往来齐鲁之间。文姜淫荡不轨固然可憎可鄙,但其责任却在作为文姜的丈夫桓公身上,故作诗加以讽刺与揭露。这就是《诗序》所说:“《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致使淫乱,为二国患焉。”


这首诗讽刺艺术运用极其成功。它没有干巴巴的伦理说教,也不是剑拔弩张的横眉冷对,而是从远处落笔,他物着墨,从渔人捕鱼写起,似与本诗宏旨无关,但细加琢磨,即会使人拍案叫绝,因为两者之间自有内在的联系,使诗意显得更为含蓄有致、耐人寻味。这正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敝笱在梁,其鱼鲂鳏。”正是发挥了“以彼物比此物”的妙用。它以敝笱不能制鱼,比桓公不能制妻子文姜,既确切,又形象,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达到委婉的讽刺目的。朱熹《诗集传》说:“齐人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鲁庄公(按,当是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道出了个中深意。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各章首二句仅调换一二字,对其自身来说,都是比喻,但显示出前后程度的递进,即由鱼名的叙述转入对鱼貌的描绘,由敝笱不能制各种鱼类到各种鱼类可以自由出入。再从全诗考察,它又是“兴”句,先从游鱼可以自由出入破鱼篓,以“兴”三四句文姜如齐,宾从杂沓,大张旗鼓的直来直往,毫无阻挡之事。各章三四句都是直陈句,但在叙述之中隐含比喻:“如云”、“如雨”、“如水”,本身既是比喻,又意存关联,互为因果。王安石《诗义钩沉》引陆农师曰:“其从如云,无定从风而已。云合而为雨,故以雨继之;雨降而成水,故以水继之。”这是循环因果关系。各章末尾以“云”“雨”“水”作结,又语含双关:既形容随从人员之众多,是比喻;又以“云雨”隐“性”,象征“如鱼得水”之乐,是隐语。如此比兴相兼、比中谐隐的巧妙运用,构成了此诗语浅意深,曲折多变,含蓄有致的独特的特色。


对此诗的旨意,闻一多先生卓有新见,自成 一说,不妨录之于后,以供鉴赏者参考。他在介绍了旧说之后指出:“敝笱象征没有节操的女性,唯唯然自由出进的各色鱼类,象征她所接触的众男子。这一说似乎更好。因为通例是以第三句应第一句,第四句应第二句;并且我们也不要忘记,云与水也都是性的象征。但无论如何,鱼是隐语,是不成问题的”(《闻一多全集》第一册《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