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伐檀

Ctrl+D 收藏本站

        
        坎坎伐檀兮,①     伐檀之声叮当响,
        置之河之干兮,②    砍下树木放河旁,
        河水清且涟猗。③    河水清清波荡漾。
        不稼不穑,       不种不收不着忙,
        胡取禾三百廛兮?④   为啥三百捆稻谷车上装?
        不狩不猎,⑤      白天黑夜不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⑥  为啥你庭院獾肉挂满墙?
        彼君子兮,       那个贵族老爷子,
        不素餐兮!       白白吃饭饭不香!
        
        坎坎伐辐兮,⑦     锯辐之声沙沙响,
        置之河之侧兮,⑧    锯下木料放河旁,
        河水清且直猗。⑨    河水清清碧波长。
        不稼不穑,       不种不收不着忙,
        胡取禾三百亿兮?    为啥三百捆稻谷车上装?
        不狩不猎,       白天黑夜不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⑩  为啥你庭院兽肉挂满墙?
        彼君子兮,       那个贵族老爷子,
        不素食兮!       白白吃饭脸无光!
        
        坎坎伐轮兮,(11)    斫轮之声响四方
        置之河之漘兮,(12)   做好车轮岸边放,
        河水清且沦猗。(13)   河水清清闪金光。
        不稼不穑,       不种不收不着忙,
        胡取禾三百囷兮?    为啥三百捆稻谷车上装?
        不狩不猎,       白天黑夜不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14) 为啥你庭院鹌鹑挂满墙?
        彼君子兮,       那个贵族老爷子,
        不素飧兮,(15)     不劳而食象啥样!

        
        【注】 ①坎坎: 伐木之声。檀: 檀树。②置: 放。河干: 河岸。③ 涟: 波纹。朱熹解释说: “行水成文也。” (《诗集传》) 猗:与兮同,语助词。④廛(chan): 束,捆。与下文亿、囷同义。⑤狩:夜晚打猎。⑥貆(huan): 同獾。⑦辐: 车轮的横木条。⑧侧: 河边。⑨直: 直的波纹。⑩特: 三岁小兽。(11)轮: 车轮。(12)漘(chun) : 河边。(13)沦: 水波纹。(14)鹑: 鹌鹑,比麻雀大,肉味鲜美。(15)飧 (sun) : 与食同义。
        
        《伐檀》是伐木工人诗歌,它揭露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残酷地剥 削劳动人民的丑恶行径。它是《诗经》 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两千多年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问题在于,它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怎样才能正确地予以阐明呢?它之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并不是仅仅因为它具有质朴明快的语言,反对剥削的主题思想,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委婉曲折抒情欢悦、似柔乃刚的艺术特色。
        其一,此作不是使用一般的陈述句来揭露奴隶主贵族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而是用反诘排句和反语来质问和讽刺剥削者。这就使诗作别具一格,具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连用四句排句,质问剥削者,不种不收,为何抢走三百捆稻谷? 黑夜不狩、白天不打猎,为何庭院挂满野獾肉? 四句反诘诗句喷薄而出,犹如连发重型炮弹,发发击中敌人,使其毫无反手余地。如若用四句陈述句揭露剥削者,显然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例如:“七月鸣 ,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 (《七月》) 用这些诗句来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盘剥,就流于平平,失去了艺术的感染力。
        尤其是紧承以上四句,诗作又用“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两句反语,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更加具有深刻的讽刺含意。此作两千多年以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即得力于这两句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警句。前四句已经明明指出,那个“君子”不劳而获,而这两句却不直说他白白吃饭,反而委婉曲折地用反语轻轻一掉说: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两句在诗章的最后出现,真好象奇峰突起、彩云飞天,给人留下寻觅不尽的余味。表面看来,委婉曲折,似露非露,诗语似柔,其实至刚。它好似用橡皮包着钢条抽打敌人,给敌人致命地一击! 相比之下,《相鼠》诗说:“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把剥削者比作耗子,骂他们缺乏礼仪,还不如死掉的好。《硕鼠》把剥削者比作田鼠残酷掠夺人民。它们对奴隶主贵族的斥骂,是非常辛辣的,也颇为痛快淋漓,然而却没有给人留下更多的余味。所以,古人论诗,强调“情贵隐”,认为“盛气直述,更无余味” (《临汉隐居诗话》) ,是颇有见地的。
        我们看到,在《诗经》 中有许多象《伐檀》这样的作品,或以含蓄委 婉、或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讽刺剥削阶级,都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应当说,《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滥觞,对后代讽刺文学的发展曾经起着积极的影响。
        其二,此诗优美、抒情、欢悦,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典型之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是伐木工人在砍伐树木时,边唱边舞的诗,所以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读完开头三句,似乎深深的感到,我们身临其境,真切地听见伐木工人坎坎伐木的刀斧之声。他们把砍好的树木整整齐齐地放在河边,他们举目看见清清的河流,河水泛起层层的碧波! 在此等境界中,此等心境下,他们揭露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可憎可恶,却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这是《诗经》其它同类作品无法相比的。例如,《硕鼠》诗写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字里行间,充斥着沉郁悲凉的气氛。《伐檀》则不同。虽然它揭示了同样的主题,却充满优美、抒情、欢悦的气氛。它是在轻松愉快之中,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此作对清清河水的描写,读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不过,《诗经》中描写风水之作,为数甚多,诸如: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硕人》) “溱与洧,方涣涣兮。” (《溱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霏霏。” (《采薇》)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南山》) 等等。生活创作源泉,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看到的山水风景,写在诗里,就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山水诗。由此可见,《诗经》本应是山水风景诗之祖。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山水风景诗的写作,才逐渐广泛和成熟起来。
        其三,回旋重迭,反复吟咏,又给这首诗增添了不朽的艺术特色。一般说来,回旋重迭、反复吟咏,这在《诗经》中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在《伐檀》中,却与众不同。它在句式结构上,比较整齐对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性。此诗三章,每章九句。第二、三章与第一章,只是在一些字词上有所不同,如由“伐檀”换成“伐辐”、“伐轮”; 由“河干”换成 “河侧”、“河漘”; 由 “涟猗”换成 “直猗”、“沦猗”; 由 “三百廛”换成“三百亿”、“三百囷”;由 “县貆”换成“县特”、“县鹑”; 由“素餐”换成“素食”、“素飧”。尽管用词有许多不同,但在词意上,不过大同小异而已。这样回旋重迭、反复吟咏,就大大加强了诗作的讽刺力量及其抒情性和美感享受。
        我们读完此作,好象它那 “坎坎伐檀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悦耳歌声,还久久萦绕在脑际。这正是这首诗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所在。